寒冷天气可以增加人体的热量消耗。具体而言,身体会通过几个机制来应对寒冷:
颤抖热生热:当气温下降时,身体会不自主地颤抖,这是通过肌肉快速收缩来生成热量的一种方式。据研究,颤抖可以使基础代谢率增加5倍,从而显著增加热量消耗。
非颤抖性产热:身体还会激活褐色脂肪组织(BAT),这种脂肪可以直接将能量转化为热量。与白色脂肪相比,褐色脂肪更能高效地燃烧能量。在寒冷环境中,褐色脂肪活动增加,进一步提升热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的提升: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身体的基础代谢率(BMR)会有所提高。这是因为身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核心体温。据一些研究,长时间的寒冷暴露可以使BMR增加5%至30%。
具体消耗多少热量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体的体重、体脂比例、活动水平和适应寒冷的程度等因素。一般来说,在温和寒冷环境(约10°C)下,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在一天内可以多消耗100至200大卡的热量。如果气温更低且暴露时间更长,消耗的热量还会更高。
寒冷天气确实能增加人体的热量消耗,但具体增加的量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