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在中医学中常见的类型包括心肾不交、肝郁化火、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中医治疗失眠主要通过辩证施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调理。
心肾不交型:常见症状包括心烦失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治疗以交通心肾为主,常用方剂为天王补心丹,加减枸杞、熟地等药物。
肝郁化火型:表现为烦躁易怒、梦多易醒、头痛目赤。治疗应疏肝泄热,常用龙胆泻肝汤,并可加用柴胡、黄芩等药物。
痰热扰心型:症状有胸闷心烦、恶梦纷纭、口苦黏腻。治疗重在清热化痰,温胆汤是常用方剂,并可加用竹茹、枳实等。
心脾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食少乏力。治疗以补益心脾为主,归脾汤常用,亦可加黄芪、人参等。
心胆气虚型:表现为惊悸不安、胆怯易惊、入睡困难。治疗侧重于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丸常用,并可配合酸枣仁、远志等药物。
针灸治疗也是有效的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神门、内关、三阴交等,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刺激性饮食等,也有助于缓解失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