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引起心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肾功能损害导致的水钠潴留和心脏负荷加重。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膜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病,常见于成年人和儿童。肾小球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并保留有用的物质。当肾小球受损时,会导致蛋白和红细胞等有用物质泄漏到尿液中,同时使水分和钠离子无法正常排出体外,造成水钠潴留。水钠潴留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导致心脏加速跳动,出现心慌的症状。因此,治疗膜性肾病除了针对肾脏病变的治疗外,还需要控制水钠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荷,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和心理状态,有助于缓解心慌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