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一种因抗利尿激素(ADH)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和烦渴。患者通常会排出大量稀释的尿液(每天可达3-20升),并且因失水而产生强烈的口渴感,进而频繁饮水。尿液的比重和渗透压通常较低。
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两类。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或垂体损伤导致ADH分泌不足,而肾性尿崩症则是由于肾脏对ADH反应不良。
诊断尿崩症通常包括水剥夺试验和ADH水平测定。水剥夺试验通过限制患者饮水并观察尿液浓缩能力,来判断是否存在尿崩症。ADH水平测定可进一步区分中枢性和肾性尿崩症。
治疗措施因病因而异。中枢性尿崩症通常使用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如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DDAVP)。对于肾性尿崩症,主要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液体以及使用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来缓解症状。饮食上,减少盐分和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
尿崩症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定期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是管理该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