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的对象

这100例慢性前列腺病人都是在男性科门诊中的,他们的年龄在19至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岁。这些患者的病程最长为12年,最短为1年,平均为4.6年。他们的病史、症状、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都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
我们会采用门诊心理咨询的方式,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表现出的焦虑、烦恼、恐惧、愤怒、精神症状以及心理紧张等问题进行多次深入的心理咨询,并收集相关资料。总结起来,患者的心理状况大致可以分为焦虑型、恐惧型、盲目求医型、失去信心型和压力型这5种类型。
2 结果
通过与许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接触,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常伴有多种精神症状。这些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多梦、健忘、乏力、性功能减退、早泄,以及情绪低落、悲观和恐惧等。而这些症状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患者对前列腺炎的病情没有很好地理解,特别是听取了一些媒体的夸大宣传,导致病情被严重夸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焦虑、烦恼和恐惧的心理;或者一些患者可能会存有内疚心理,比如因为有过不洁性行为而感染疾病,或者由于前列腺问题引起暂时的勃起障碍,导致烦恼和焦虑。同时也有许多未婚者在婚前频繁地进行手淫,也会带来焦虑情绪。在临床上,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病症。它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多种多样。很多患者会多次就医,尝试了各种药物治疗,也进行了理疗和前列腺按摩,但是病情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容易复发。因此,许多病人在精神上感到非常焦虑,对自己所患的病缺乏治疗的信心,甚至感到失望,产生了多种幻想和幻觉,甚至出现了自杀倾向。在心理深处,他们面临着各种障碍。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影响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和预后,导致原有的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根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是细菌性前列腺炎的8倍。
3 讨论
由于人们对慢性前列腺炎缺乏了解,并且患者常常害羞不愿公开求治或表达病情,使得许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承受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不仅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有影响,也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压力和冲突。因此,一些学者提出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比局部病理损害对身体的影响更大,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并且与临床实践相符。
据报道,英国医生米勒对一组患有紧张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探讨了前列腺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他实施了一种不让患者服药和按摩前列腺的疗法,而是采用缓解紧张情绪的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在数月的随访过程中,大约80%的患者表明症状减轻或痊愈。
在祖国医学中,前列腺炎患者经常出现多种精神神经症状,这些症状被认为是"疾、郁"的结果。在临床上,为了治疗这些病症,医生会使用加解郁、化痰等药物,这些药物的效果比仅仅治疗前列腺炎本身要好得多。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我们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其中,心理疗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通过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可以有效地解除或减轻因心理障碍而引发的恶性循环,并且阻止慢性前列腺局部病理损害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临床上,医生可以选择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病人迅速缓解和消除症状,例如镇静药(如安定)和解痉止痛药(如普鲁本辛、消炎痛)。总的来说,通过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担忧,并减少负面信息对他们的影响,同时正确地了解疾病的原因和发展过程,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现实。通过运用理性开导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到疾病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摆脱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培养积极对抗疾病的决心。同时需要告诉病人,虽然这种疾病很难彻底治愈,容易复发,但是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的伤害。调整情绪,排除心理障碍,对于疾病的康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总的来说,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并不仅仅局限于药物的应用来缓解患者的身体疼痛,还需要关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精神和心理的影响,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