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趋势逐渐加剧,加上膳食结构的西化和PCa检测技术的提高,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老年男性健康生活常见疾病的严重问题。
前列腺冷冻手术(CSAP)是美国近十多年来的微创治疗技术,用于治疗前列腺癌。该技术因其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康复快、易于重复治疗等特点,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不适合根治手术的老年男性患者或放疗后前列腺癌局部复发的患者,因其创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具有特殊的价值。

尽管我国在CSAP方面起步较晚,但已经开始受到关注。上海仁济医院泌尿外科积极探索并实施CSAP治疗,希望借助这一新技术和机器人手术的引入,改善我国前列腺癌的治疗现状,提高整体治疗水平。冷冻技术在前列腺疾病治疗方面已经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
1964年,Gonder等人首次报告了使用液氮冷冻治疗技术成功破坏动物模型的前列腺组织。 1966年,经尿道途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1968年,Flocks首次采用经会阴切开直视下的冷冻治疗前列腺癌,Kunit等人使用开放冷冻手术治疗了101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五年生存率与肿瘤期相似于根治手术效果。 不久之后,Bonney等人对229例前列腺治疗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局部肿瘤的控制情况和十年生存率与根治手术和外照射放疗相似,引起了治疗领域的关注。

随着医学科学和现代高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两者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融合促使了该技术的迅猛发展。1988年,Onik采用了经直肠超声引导和监测的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冷冻来治疗前列腺癌,为临床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接着,尿道升温装置和冷冻测温探针保护技术进一步降低了冷冻后尿道坏死组织脱落和对周围组织的副损伤发生率。
1993年,美国的Endocare公司成功研发出氩氦冷冻治疗系统,这使得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了对肿瘤的微创治疗。该技术在1998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从而使得该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超声引导下的经直肠冷冻治疗(CSAP)是通过将冷冻探针穿刺至靶肿瘤区域,经皮会阴定位,使用氩气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输出功率,并控制冷冻范围在100%至10%之间。每个治疗循环一般需要12至15分钟,循环结束后会升温氦气。通常会进行两个循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循环温热生理盐水的方法来保护尿道,并且所有操作都是在直肠超声监测下进行的,具有精准治疗的特点。2008年12月,美国泌尿学会(AUA)发布了《前列腺癌冷冻治疗最佳实践声明》,对CSAP的疗效、安全性和适应症进行了评价,并确认了CSAP作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首选治疗或复发患者挽救性治疗的效果。
与此同时,《声明》还提供了治疗相关的最佳临床实践方法,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2008年,科恩等美国学者的研究对37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CSAP治疗,结果表明,CSAP的长期随访结果可以与外科手术媲美,而且尿失禁、尿道- 直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显示了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