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检查是夫妇不育问题中,男性首先进行的一种常规检查。一般来说,夫妇在结婚一年以上,没有使用避孕措施但仍未成功怀孕时,男性就需要接受这项检查。通过这项检查,可以了解男性精液的量、精子数量、精子存活率、活动率以及精子形态是否正常等情况。

目前许多患者对精液检查存在如下误解。
第一个错误:男性的健康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精液检查
由于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不能生育是女性的责任。丈夫常常责备妻子,认为她育种无望。因此,很多不孕夫妇经过多年治疗,但一直是女性一个人在医院奔走,而男性则不愿做最基本的检查。
第二个误区:如果精液检查结果正常,就一定是女方的问题
在门诊治疗中,许多丈夫都心怀忧虑,焦虑地等待着精液检查结果。一旦告知化验结果指标正常,他们会松一口气,然后告诉妻子:“我没问题,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对方的判断实际上是错误的观念。 这个判断的非彼此实际上是错误的观念。只因精液检查结果正常并不意味着具备生育能力。只通过精液常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大概了解精液的量、气味、颜色、液化时间,以及精子数量、活力、运动率和形态等方面的情况。但是,我们无法知道精子的内部结构是否正常,受精能力如何,以及遗传物质的完整性。换句话说,只能看到外表,而无法理解内在品质。此外,大约有10%的不孕夫妇原因不明,即使经过双方夫妇进行的各项检查都显示正常,但却无法成功怀孕。一些夫妇因为无法生育而选择离婚,而当他们再次结婚时,容易受孕。所以,如果男性的精液检查结果正常,接下来应该对女性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当女性的结果基本正常时,再对男性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避免的第三个错误观念是认为只需要进行一次精液检查
在男科门诊里,有些患者在拿到第一份精液常规检查报告后,迫切希望了解自己的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可能导致女方怀孕。然而,目前的结论尚为时过早。男性精液的状况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上次射精的间隔时间、两周内是否进行桑拿浴、是否使用影响精子活力的药物、进行检查的医护人员等等。因此,单次精液检测有时无法准确反映精液的真实情况。正因如此,世界卫生组织特别要求对精液常规检查必须连续进行两次以上,而且时间间隔要在两周内。因此,我们在获取检查报告后不要急于下结论,特别是当结果异常时,有时需要连续进行三次检查才能明确判断。
精液检查
标准化的精液检查项目包括精液的量、液化程度、黏稠度、精子计数、精子活力、活动度、存活能力和形态等。如果进一步了解精子的存活能力,还需要检查精子穿过宫颈黏液的能力和抵抗各种化学因素的能力等。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是精液的常规检查,即精子计数、活动率,即活动精子的比例和活动能力(即活动精子的运动能力)以及精子的形态。
精液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为了分析男性不育症的病因。举例来说,正常精液在采集后的5到30分钟内会完全液化,若超过10小时仍未液化,则应被视为异常。如果液化后的精液中存在固块,也应视为异常,这往往是前列腺酶产生的影响引起的。正常精液的量在2到6毫升之间,1.5到2毫升之间被认为是可疑异常,少于1.5毫升则属于病理异常。前列腺和精囊的病变可以导致精液量减少,而精液量的多少则取决于精液的频率和精液之间的间隔时间的长短。
精子的正常计数范围为每毫升2千万到2亿个。当精子计数低于2千万个每毫升时,生育能力通常会下降。精子的正常活率应该大于50%,但活率低于35%则是异常情况。正常的精子形态应占总数的70%至80%。如果正常形态的精子比例减少,也可能导致不育。男性不育常见的一种原因是精索静脉曲张,这种情况下正常形态的精子数量通常会减少。
精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在于精液的收集。因为收集精液的时间和方法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注意事项包括:精液采集前需有3-7天的禁欲期。精液由患者亲自取样,并在2小时内运送到检查室。在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温。将精液放置在干净、干燥的玻璃瓶中,并必须收集全部精液。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正常男性的精子计数会有很大的变化范围。因此,不能仅凭一次检查的结果来做出结论。在临床上通常会在2-3周内进行2-3次精液检验,并综合分析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