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排卵期通常在下次月经来潮前大约14天。为了更安全起见,排卵日前5天和后4天,加上排卵日本身共计10天被称为排卵期。其余除了月经期的时间被称为安全期。很多女性在排卵期间会出现出血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排卵期出血,也就是月经中期出血,指的是在两次正常月经之间出现少量出血,可能伴随着轻度腹痛。

以下是临床症状的描述:
1. 子宫出血。在排卵期的月经周期中,可能会出现子宫出血的情况,此时出血较少,仅为咖啡色分泌物,通常会在2~3天内自行停止,最多持续7天。
2. 经痛。在月经期间,会出现周期性的腹部疼痛,疼痛的程度不同,通常会持续几个小时,有些患者可能会持续2~3天。
3. 不孕症。排卵期出血可能会影响性生活,错过受孕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如果在诊断性刮宫后,测量基础体温(基础体温呈双相性,低、高温变化时出血),或进行腹腔镜检查,可以确诊。如果症状较轻,可以不进行治疗,但如果出血量较多或者会影响生育,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注意事项
1. 在排卵期时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受到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的影响。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下腹膨胀、腰痛、乳房胀痛、轻微腹泻、疲劳、困倦、情绪不稳定、愤怒、忧郁等症状,这些都是正常的,不必过于紧张。
2. 在排卵期要注意个人卫生,以预防感染。要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在月经期间绝对禁止性行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到冷刺激。避免过度劳累。对于经血量多的人来说,应避免摄入糖分。
3. 在排卵期,应该选择柔软、透气好的棉质内衣,并且要勤快地更换。新换下来的内衣可以在阳光下晒干。
4. 在排卵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酸性等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温水,保持正常排便。对于体内有火气的人,应在排卵前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大蒜、韭菜、姜等会导致火气上升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