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由于女性身体虚弱和受寒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头晕和乏力。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痛经通常发生在初潮后6到12个月内,或在排卵周期刚开始时,而继发性痛经则是因为盆腔器官存在器质性病变,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子宫颈管狭窄等。
目前认为,子宫内膜和血液中前列腺素的含量增加是引发痛经的主要因素。大量的前列腺素会刺激子宫,导致子宫肌肉强烈收缩,从而引起缺血和缺氧,造成剧烈的疼痛,因此会出现痛经。此外,前列腺素的过量分泌也可能引发胃肠道的肌肉收缩,使一些女性在生理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等胃肠不适症状。那么,生理痛的具体表现如何呢?
1、宫颈管狭窄主要导致月经流动受阻及生理痛。
2、子宫发育不良常常伴随血液供应异常,导致子宫缺血和缺氧,从而引发生理性疼痛。
3、子宫位置异常:如果女性的子宫严重向后或向前弯曲,可能会影响经血的正常排出,从而导致痛经。
4、精神和神经因素:部分女性对疼痛的敏感性较高。
5、遗传因素:女儿的痛经与母亲的痛经有一定关联。
6、内分泌因素: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水平升高相关。
7、妇科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骨盆炎、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等。放置避孕器(通常称为避孕环)也可能导致痛经。缓解痛经的基本原则是温暖经络、散寒解滞,促进血液顺畅,避免经血粘稠,从而顺利排出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