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通常由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链球菌感染,尤其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引起的咽喉炎或皮肤感染(如脓疱疮)可以在感染后1-3周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 PIGN)。
在链球菌感染之外,其他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感染也可能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以及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和HIV等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导致这种疾病。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和真菌感染(如隐球菌病)也是潜在的致病因素。
病理机制通常涉及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导致局部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肾小球损伤和功能障碍。这一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总结来说,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引起,但其他多种微生物感染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这些感染通过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相关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