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确诊断和对症进行鉴别,可以选择以下检查项目:精液分析或细菌培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试、尿液细胞学检查、经腹部或经直肠B超检查(包括残尿测定)、尿流率检查、尿动力学CT检查、MRI检查,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和尿道膀胱镜检查。具体的诊断方法如下:

病史采集
了解病人的过往病史,有助于诊断疾病。
体格检查
通过进行直肠检查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结节情况,以及检查相应的压痛、范围和程度,盆底肌肉紧张程度和盆壁的压痛情况,并通过按摩的方式采集前列腺液。
四杯试验
这项试验在前列腺炎的诊断中非常重要。具体的方法是:在采集尿液之前,让患者多喝水,对于包皮过长的患者需要翻转包皮。清洁阴茎头和尿道开口后,患者开始排尿并收集10毫升的尿液,然后继续排尿,收集约200毫升的中段尿液,接着停止排尿,按摩前列腺并收集前列腺液,最后再收集10毫升的尿液。通过比较上述标本中细菌的数量,对每个标本进行镜检和培养,可以判断是否患有前列腺炎或尿道炎。
实验室检查
(1) 前列腺按摩液(EPS)的常规检查结果应为:正常EPS中,白细胞数量不超过10个/高倍视野,在全视野中均匀分布卵磷脂小体,并且pH值为6.3~6.5。红细胞和上皮细胞应该不存在或偶尔出现。当白细胞数量超过10个/高倍视野时,卵磷脂小体数量会减少,并且具有诊断意义。
(2) 尿液常规分析和沉淀检查:尿液常规分析和沉淀检查是用来排除尿路感染和诊断前列腺炎的辅助方法。
(3) 细菌学检查: 建议使用"两杯法"或"四杯法"来检测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的定位。
(4) 其他病原体检查包括对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检测。
器械检查
(1)虽然B超检查可以发现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的回声不均、结石或钙化以及周围静脉丛扩张等情况,但是它仍然缺乏特异性表现来诊断前列腺炎,也不能用来对前列腺炎进行分型。
(2)尿动力学:首先,通过尿流率和尿流率检查,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排尿情况,帮助识别与前列腺炎和排尿障碍相关的疾病。其次,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发现膀胱和尿道功能上的障碍。
CT和MRI在检测盆腔器官如精囊和射精管的病变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它们在诊断前列腺炎方面的价值尚不明确。
鉴别诊断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缺乏客观和特异性的标准。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该与可能引起骨盆疼痛和排尿异常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对于排尿异常的患者,需要明确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功能异常。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睾丸附睾和精索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神经源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性传播疾病、膀胱肿瘤、前列腺癌、肛门直肠疾病、腰椎疾病、中枢和外周神经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