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合理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积极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子宫内膜癌的成因是什么?
1、内分泌因素:暴露于雌激素较多的人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较高。早初潮或晚闭经等因素也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2、子宫内膜过度增厚:子宫内膜过度增厚,特别是腺瘤样增厚或不典型增厚,可能进一步演变成子宫内膜癌。
3、接受外源性雌激素替代治疗的人,患病风险会增加3~4倍。在连续使用高剂量雌激素治疗超过10年的妇女中,患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增加约10倍。
4、饮食和并发症:摄入肉类、蛋类、奶制品等高能量食物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肥胖和缺乏锻炼可能使风险增加。因此,要注意饮食的平衡,经常进行锻炼。李主任提醒道。
5、遗传因素:约有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肿瘤家族史,而5%则存在基因突变。这些人需要定期进行筛查。
6、宫颈发炎。若长期存在宫颈损伤、破皮、糜烂和炎症,可能演变为早期宫颈癌细胞。子宫颈癌导致的发病原因,吸烟可能增加罹患子宫颈癌的风险,吸烟还会削弱身体免疫力,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发展。吸烟本身产生了子宫颈癌细胞的发展。
7、不适宜的性行为:没有性行为的女性很少患子宫颈癌,而开始不适宜的性行为越早,患子宫颈癌的风险就越高。而且,如果女性有两个以上的性伴侣,得子宫颈癌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
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子宫内膜增生具有癌变可能性,故被视为癌前疾病,其过长的增生可以分为简单型、复杂型和非典型增生。简单型增生发展成子宫内膜癌的概率约为1%;复杂型增生发展成子宫内膜癌的概率约为3%;而非典型增生发展成子宫内膜癌的概率约为30%。
9、其他疾病:曾接受骨盆放射治疗、患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乳腺癌等病史,可能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预防子宫内膜癌的方法
1、对于患有癌前病史、子宫内膜过度增长的病人,特别是不典型增生的病人,应积极进行治疗,并进行严密的随访。对于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子宫手术切除。如果患者已经生育、不希望再生育或年龄较大,就没有必要采用保守治疗,而可以直接切除子宫。
2、如果你患有妇科良性疾病,最好不要使用放射疗法,以免引发肿瘤。
3、我们要进行癌症预防宣传普查,提高人们的卫生医学知识和教育水平,特别是针对有更年期异常出血、阴道排液、合并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女性,增强她们的警觉性,及时就医,并进行早期诊断。
4、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的人,应该密切跟进或监测他们的情况:例如,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密切定期跟进,以便尽快发现复发情况,因为大约有75%到95%的复发病例发生在手术后的2到3年内。通常的随访包括以下方面:详细记录病史,包括是否有新的症状出现;进行骨盆检查;进行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进行X光胸片检查;进行血清CA125指标检查;还有进行一般的血液检查、血液化学检查等。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CT和MRI等检查。一般来说,在手术后的2到3年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在3年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在5年后,每年进行一次随访。其中95%的复发病例可以通过临床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和血清CA125指标检查来发现。
5、由于目前还不清楚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因此无法预防其发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绝经后出血和更年期月经紊乱,应该注意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对于年轻女性月经紊乱治疗无效的情况,我们也应该立即进行超声波检查和子宫内膜检查。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如确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情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大量妊娠激素治疗,并监测病情的变化。
6、对于更年期妇女来说,使用雌激素作为替代治疗需要严格掌握使用的指征。在开始使用雌激素之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孕激素以定期转化子宫内膜。
7、对于更年期和绝经后妇女来说,我们需要准确地掌握激素替代治疗的使用适应证,并合理地进行使用。尤其需要特别谨慎。在应用雌激素的同时,对于有子宫的妇女,还应适当地应用孕激素来保护子宫内膜,并且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
8、要改变生活习惯,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富贵病的发病率,并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9、目前对于宫内膜癌的病因还不清楚,因此目前还没有办法预防宫内膜癌的发生。因此,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上。对于绝经后出现出血、更年期月经紊乱等情况,需要注意排除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对于年轻女性月经紊乱治疗无效的情况,也应该及时进行B超检查和宫内膜检查。我们应该重视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如果确认了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该立即给予大量妊娠激素治疗,并且监测病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