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男性性生活越多前列腺癌风险越低吗
更新时间:2025-01-17 00:18:14  浏览:

2007年版的《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提到,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地理和种族上存在显著差异。新确诊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75至79岁。

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正逐步上升。1993年的调查显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1例,而到2002年这一数据增至每10万人3.4例。根据2007年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报道,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达到每10万人11例,且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五,达到每10万人81例。

我省尚未进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但根据各大医院泌尿科主任的介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

浙江第二国际卫生保健中心对近五年内数十万人的体检数据进行了统计。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比例为千分之二,意味着每500名接受体检的人中大约有一人被诊断为癌症。在这些癌症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依次是肺癌、肝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和直肠癌。

浙江省肿瘤医院大肠泌尿肿瘤外科的副主任医师王华表示,几乎每个月都有10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初步筛查。“这两年来,患者数量增长非常明显。”

性生活越频繁,前列腺风险就越小。

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推测,频繁进行性行为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可能较高。他们认为,性生活本身并不会直接引发前列腺癌,主要原因可能与性传播感染和高水平的雄激素有关。

然而,在2003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英国国际泌尿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与最初猜测完全相反的研究发现。

他们认为,男性每月射精次数较高与前列腺癌的风险并没有显著相关,无论是增加还是降低。

中华医学会泌尿科分会主席叶章群教授指出,将性生活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他表示:“目前尚缺乏大量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此外,也没有研究证明性生活的频率与前列腺炎有直接关联。

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官方网站上,列出了11项“可能的”风险因素,除了年龄和家族史等少数因素外,其余如饮食、锻炼、吸烟和肥胖等,都被标注为“需要进一步研究”。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是否可能转变为癌症?

许多女性会担心乳腺增生是否有可能发展为乳腺癌。实际上,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答案是否定的。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会发展成前列腺癌吗?叶章群教授指出,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前列腺增生是指前列腺体积的增大,这种情况在40岁以上的男性中逐渐增多,60岁以上的男性更为明显,80岁以上的男性则更加常见。医生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有些前列腺增生可能会与癌症同时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增生一定会演变为癌症。

叶教授表示,这两种疾病是不同的,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进行前列腺筛查。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的前主席纳彦群教授指出,前列腺癌的风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一些因素被公认为与遗传相关。例如,巴菲特的父亲曾患有前列腺癌,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与雄激素水平和高脂肪饮食有关。

根据媒体报道,杭州的多家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都有各自独特的前列腺护理方法。市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旗旗每天至少饮用3000毫升的绿茶;浙江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科主任谢立平教授每隔几天喝一次豆浆;而市第一医院泌尿科副主任医师邓刚则每天吃一个苹果……

彦群教授表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前列腺癌患者中,早期患者仅占16%,而晚期患者占比高达36.8%。因此,他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筛查,以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前列腺筛查包括两个主要项目:PSA检测和直肠指检(DRE)。PSA检测是通过抽血来进行的,旨在检测血液中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浓度,以评估前列腺癌的风险。直肠指检则是医生通过患者的直肠用手指触诊前列腺,从而评估其大小、质地、表面光滑度和是否有周围粘连,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肿瘤。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