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是月经周期的中期,此时雌激素水平暂时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并导致部分子宫内膜脱落。这引起了有规律的阴道出血,我们称之为排卵期出血。在中医学中,我们称之为经期出血。

中医药治疗
(1)肾阴不足:经期阴道出血,量不多,颜色为红,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心热,舌头呈红色,舌苔较少。
脉细数治疗法:滋养肾脏,壮养阴液,清热止血。配方包括:生地、女贞子、干莲草、生山药、茯苓各15克;山羊肉、丹皮、泽泻各10克。
六味地黄丸
(2)湿热内含:在经期时出现阴道出血,颜色是红色的,并且呈现粘在一起的状况,或者带有血丝。平时的分泌物较多,呈现黄色,质地比较稠厚,带有脏臭味。胸部感觉堵滞不通畅,口中有一种黏糊状的感觉,同时还有口苦的感觉。小腹感觉胀满,大便不顺畅。舌头呈现红色,并且上面有黄色的舌苔。脉搏有湿气的感觉。
治疗方法:清除体内湿热,止血。
药方:每种白术、生薏仁、川牛膝、疾病根皮各15克,黄柏、泽泻、车前子(包)各10克。
固经丸
(3) 血瘀症状:经期出血量少,血色呈紫暗,伴有小血块。出现小腹疼痛,并且压力加重时会拒绝按压。情绪低落,舌苔紫暗,脉搏涩。
治疗方法:促进血液流动,消散淤血,并控制出血。
中药方剂:将面料15克,芍药、桃仁、当归、丹皮、枳壳和龟板(先煎)各10克,三七粉(冲)1.5克混合。
中成药:血液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