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于各种疾病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分类。在中医眼中,对于疾病的分类和治疗是基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病因进行的。就子宫内膜异位症来说,中医学也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和治疗方法。让我们与专家一起深入探讨一下中医学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类和治疗。
根据传统中医鉴别治疗的原则,祖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分为四种类型:
1、肝气郁滞的表现类型包括:在经前或经期出现小腹胀痛,月经血量可能多也可能少,血色呈红色,伴有肿胀、疼痛感,烦躁不安,口渴,夜间难以入睡,舌质呈暗红色。
2、气滞血瘀型是指在经前或经期时产生的腹痛,这种疼痛感比较像是被膨胀的感觉,同时还伴有小腹部胀满的感觉,并且对按压有明显的拒绝感。此外,经血量较少,流动不畅,而且经血疼痛较轻,可能会有血块现象。舌头的颜色较暗。
3、寒凝血液淤积型:在月经来潮前和月经期间会出现小腹冷痛、绞痛、喜欢温暖不喜欢寒冷、热痛感减轻、月经期间大便量多、感觉寒冷和痛苦。病情严重者面色苍白、汗水湿透背部。常常有喜欢喝冷饮和受寒的习惯。舌头的颜色暗淡。
4、血气不足型:身体虚弱,生理期时小腹隐隐作痛,这种痛感持续,伴随着疼痛感,但通过按压能缓解疼痛。全身感觉无力,心跳弱短,感到懒散,容颜苍白,没有食欲。
在网上,我们可能会看到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的信息,但我们通常只是匆忙浏览,没有太在意。但是,你是否知道?实际上,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女性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不孕。那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是什么呢?接下来,专家将详细解释。
1. 不孕症:大约有50%的患者伴有不孕症,在原因不明的不孕症患者中,约有30%-40%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常由于病变引起骨盆肿块等因素。
2. 痛经:临床上的特征是痛经逐渐加重,多数为继发性痛经,有些病例痛经非常严重,需要卧床休息或使用药物缓解疼痛,痛经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加重,直到月经结束时疼痛消失。
3. 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包括直肠、肛门和外阴部的肿胀、疼痛,以及内急后出现的沉重感和大便次数增加。
4. 月经不调是指患者的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加或月经延长等情况,这些症状表明患者可能存在卵巢功能障碍。
5. 性交疼痛:当阴道穹顶部出现异位子宫内膜结节、直肠凹陷结节或发生粘连,或是卵巢与盆底粘连时,会导致性交时的疼痛感。
6. 膀胱周期性刺激症状:当病变影响到膀胱腹膜褶皱或侵犯膀胱肌层时,会同时出现尿急和尿频等生理上的症状。当病变侵犯膀胱粘膜(即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时,还会有周期性的血尿和疼痛症状。
7. 在例假期间或例假前后出现急性腹痛:通常是由于卵巢或子宫内膜囊肿破裂所引起,许多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以处理卵巢囊肿扭转或异位妊娠。
8. 下腹不适会定期出现:此症状的发生率高于痛经,无痛经内异症患者中多存在此症状。它可能发生在轻度患者身上,也可能发生在某些病变较严重但由于痛门个性差异或其他原因的患者身上。
9. 腹壁伤疤和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周期性的局部肿块和疼痛。
10. 子宫直肠窝、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颈后壁上可能会触摸到1~2个以上的硬结节,大小类似绿豆或大豆。这种情况通常会引起剧烈的疼痛,肛门症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