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便秘是一种大便秘塞不畅、排便时间延长、排便困难的疾病。便秘主要由于体内热量积聚、气流受阻、体液不足、脾肾功能虚弱引起。

(1) 胃肠积热导致干燥和结实:这种病属于身体阳气过盛的类型。根据中医理论,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可以导致身体内热量过高,进而损伤体内的津液,或者是湿热进入大肠,导致肠道干燥和热量聚集,进而损伤津液而引发便秘,这种便秘也被称为热秘。患者常常伴有口干口臭、面色红、身体发热、小便短而颜色偏红黄、腹部胀痛、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而干燥,脉搏滑而数。治疗的重点是通过润肠来解决身体的热气问题。
(2)气机郁滞: 情绪失调,导致气机郁滞。患者情绪低落,过度悲伤,长时间不活动或卧床不起。手术后可能发生肠道粘连、肺气不下降等情况,这是大肠气机郁滞的表现。气机异常下降,大肠功能失调,导致废物停滞,形成秘结,即气内滞物无法顺畅排出。此类型便便不干燥,但排便困难,也被称为气秘。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经常有胸口胀满、腹痛腹胀的感觉,食欲减退。舌苔薄而黄腻,脉搏细弦。治疗以顺畅气机、补益气血为主。
(3)缺乏体液:血液不足,阴液流失型。长期患病、产后、老年体力衰退、气血不充盈;脾胃受伤、饮水量不足,消化能力不足,疾病中过分出汗、腹泻损伤阴液等情况。气虚则大肠蠕动无力,血虚液流失则大肠失去滋润养分,肠道干燥、困难,称为虚性便秘。治疗方法是补气滋润肠道,养血润燥。
(4) 脾肾虚寒症:指体质虚弱,阳气不足,内部有阴寒的情况。多见于年长体弱、长期疾病的人群,肾阳虚损,阳气运行不畅导致阴邪凝结;或者平常脾阳气不足,经常食用生冷食物,过度使用寒性药物,受到寒冷的侵袭,导致脾肾阳气衰退,温热无力,寒气凝结而气滞,导致阳气不通畅,废物不排出,肠道传送能力减弱,积聚在肠道形成冷秘。患者大便难以排出,排便困难,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怕冷喜热,腹部有冷痛感,舌头颜色淡白,舌苔白,脉搏沉迟。治疗方法是通过温润通便来治疗。
中医非常重视便秘对人体的影响。早在汉代,医生就提出了腑气不通会导致身体衰弱的理论:“想要长寿,肠道经常清洁;想要长生不死,肠道不能有残渣。”还有“五味进口,指的就是人的胃,如果毒素无法排除,积聚时间久了,就会伤害冲和功能,导致各种疾病产生。”这些理论都说明了保持大便通畅对延长寿命的重要性。因此,一旦患上便秘,要及时找出原因,及时治疗,以防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