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午饭后的下午都会面临口臭这个尴尬问题。为了告别口臭,不仅需要注意饭后漱口,还要重视口腔卫生,并尝试中医偏方来解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口臭
口臭通常是由于牙龈红肿疼痛、溃烂流血、出脓、口舌肿物引起的口渴、喜冷饮、便秘和尿黄等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胃内过热蒸发、口舌发炎、牙龈化脓所致。为了清除胃内的热量,可以使用以下药物:当归12克,黄连10克,生地黄10克,牡丹皮10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麻仁6克,生石膏30克,和生大黄10克(后者的用量)。每天一剂,将药材用水煎。
患者出现了咳嗽黄痰和浓痰带血的情况,同时伴有腥味、胸闷、胸痛、发热、咽干燥。舌苔为黄腻,脉搏滑数。这种口臭是由于肺部有痰热阻塞引起的。治疗方案是清理肺部的热气,化解痰液。方剂采用清肺化痰汤,原料包括地骨皮、桑白皮、桔梗、瓜肉、黄芩、枳实、杏仁、陈皮、茯苓、胆南星和清半夏,每种药材各10克。另外,使用新鲜芦根30克和甘草6克。每天服用一剂,用水煎煮后饮用。
患者嘴里有酸味,伴随着食欲减退,吃完饭后腹部胀痛,胃里有酸感,舌苔厚而呈黄色,脉搏滑。这是由于饮食不规律,损伤了脾胃,导致运输功能失常。治疗应该着重消化积聚和调和胃气,采用的方子是保和丸加味,其中包括15克山楂、15克神曲、15克炒拉斐尔,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连翘、10克鸡内金、10克枳实。每天一剂,用水煎服。
口苦
患者感到口中有苦味,伴有恐惧的疼痛、头晕、头痛、眼睛红肿、耳鸣、耳聋、心烦意乱、便秘、尿液呈黄色、舌头红并有黄色的舌苔、脉搏弦细数。这是情绪困扰造成的肝脏郁结,郁郁不乐久了就会形成肝火,肝气逆流反过来导致口苦的症状。治疗应当舒缓肝脏解除困扰,调理肝脏功能,使用逍遥散合并加减龙胆泻肝汤的方剂:当归、白术、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通草、车前子、生地黄、陈皮各10克,甘草6克。每天一剂,水煎服用。
口甜
患者经常抱怨口中感觉甜丝,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脾胃出现了热气,症状轻微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口甜、口渴、多饮水的情况,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口腔或舌头溃疡、便秘、尿黄等症状。舌头呈现红色,舌苔黄色干燥,脉搏快且有力。 治疗宜采用清泻胃中的热气的方法,可以使用泻黄散和清胃散的组合方。配方包括:樟香、栀子、防风、当归、大黄(后加入)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黄连、升麻、甘草各6克。每天一剂,用水煎煮。
患者食欲不振,口干不爱喝水,腹胀,疲劳,便秘,尿黄短,舌质红苔,脉细无力,表明脾胃气阴不足。治疗宜调养胃气并滋养胃阴,方案采用四君子汤合玉女煎加减:党参、熟地黄各25克,生石膏30克,白术、茯苓、麦冬、知母、牛膝、鸡内金、陈皮各10克,神曲、石斛各15克,甘草6克。每天煎煮一次,喝服。
口酸
患者感到口中酸毒,胃内有积食堵塞,消化功能不良,伴有腹部膨胀和嗝儿酸,大便也有腐烂的情况,舌苔黄厚又油腻,脉搏滑而有力。治疗方面应该是促进消化和排毒,方子采用了枳实导滞丸配方并做了一些调整:枳实、白术、黄芩、黄连、茯苓、鸡内金、泽泻、木香、大黄(后下)、槟榔各10克,加入神曲和炒莱菔子各15克。每天服用一剂,用水煎服用。
如果伴随着喧闹和不适感,胃脘胀闷,吞咽酸味,食欲减少,脉搏紧绷,腹胀疼痛,大便稀溏,舌头红润,那么这可能是肝胃不和引起的。治疗宜调理肝胃,方剂采用左金丸,并加入以下药材:黄连、吴茱萸、柴胡、白术、茯苓、陈皮、鸡内金各10克,丹参、白芍、神曲各15克,煅壮蛎30克,甘草6克。每天一剂,用水煎服用。
口咸
患者常感到口中咸味,口干咽燥,心烦躁,头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湿热骨蒸,盗汗失眠,小便短而有血,舌红苔,脉象细腻。这是由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引起的。治疗方法是滋阴补肾、降火,处方为济生肾气丸加减方:生地黄25克,山羊肉和山药各12克,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牛膝、车前子、淡竹叶、陈皮各10克。每天用水煎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