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乙结肠与直肠相接的地方发生,严重程度达到齿状线。在我国,这是十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只次于胃癌。直肠癌占肠癌患者的60.75%,而且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检查来诊断。引发直肠癌的原因尚不明确,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长期的慢性炎症引发了溃疡性直肠炎这种疾病,由于溃疡反复修复,形成了不典型的增生癌变。据国内资料显示,溃疡性直肠炎若无法得到有效的临床控制,20年内患恶性病变的几率为50%。另外,血吸虫性直肠炎也因为血吸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而导致病情,这一点已被国内学者证实。
②直肠腺瘤。目前被广泛认可的癌前病变包括家族性腺瘤病和绒毛状瘤。据国内文献报道,对于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若能有效治疗,10-15年后有可能发展为癌症。
③遗传因素。最近的研究资料显示,直肠癌存在较强的遗传性。有直肠癌家族史的亲属和近亲发病的机会明显增加。遗传性直肠癌占14%。基因突变的传递可以在家族肿瘤中体现。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连续几代出现直肠癌,男性和女性的遗传风险相等,发病年龄较早,患者及其子女易患相关器官癌症,发病率较高。
④对饮食的习惯有影响。如果长期摄入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会增加粪便中的一种致癌物质叫3-甲基胆地址的含量。因为摄入纤维较少,容易出现便秘问题,这样会延长3-甲基胆地址在结肠和直肠粘膜上停留的时间,增加致癌风险。
中医如何治疗直肠癌?
中医可用于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瘀毒内积类型。
症状:面色暗淡,腹部胀痛,疼痛位置固定,有时会向下传播,腹部可以触摸到肿块,排便困难,最终可能导致肠梗阻或出现紫黑色脓血的腹泻,大便变细或扁,舌头呈紫色或有瘀点,舌苔薄黄,脉搏弦或涩。
疗法:消散淤血,排除积聚,解毒止痛。
晚期直肠癌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针对脾虚湿毒型。
面色黯淡,食欲不佳,体重减少,腹痛或肛门不适,大便带浓血和黏液,排便次数增多,便便细长或扁平,内急后感重,舌头较薄,舌苔薄,脉搏滑润。
疗法:促进脾功能,排除湿气,清除毒素,抵抗癌症。
晚期直肠癌的恶毒病灶得到中医的治疗
疾病表现:患者精神疲倦,面色无血色,身体消瘦,或者样子病态,四肢温度不足,腹部涨痛,可能有多个部位肿块,或者肛门下坠酸痛,排便带有脓血,排便后稍有缓解,舌头颜色淡或细嫩,脉搏沉弱。
治疗方法:补益气阴,抑制癌症并解毒。
随着中医药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中药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成药和中药制剂被应用于直肠癌的治疗。例如,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的健脾益肾颗粒在临床上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相对于仅进行放射治疗的直肠癌晚期患者,同时进行放射治疗和中医治疗,有助于降低疗效和毒副作用的风险。对于身体虚弱、无法承受西医治疗或西医治疗无效的直肠癌晚期患者,可以选择单独应用中医药,改善症状,提升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