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多人普遍青睐中医的减肥方式,因为其副作用较小,健康又安全。例如针灸减肥、按摩减肥、中药减肥等方式备受推崇。下面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各类中医减肥方式以及需注意的事项和效果。

在中医古籍中早已有对肥胖的描述,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常常与体内的“湿气”、痰湿和体质虚弱相关。中医根据具体原因将肥胖分为不同类型:
1、肝气过剩导致的腹部肥胖常伴有便秘和高血压倾向。
2、虚胖是由肾功能过强或过弱引发的,常伴有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等症状。
3、脂肪型肥胖是由于体内脂肪过多所致,易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
4、病态肥胖是由于血气不足和脾脏阳气过盛引起的,在产后和受激素影响导致的肥胖即属于这种情况。
5、气胖是由三焦经异常引发的,属于精神压力型肥胖。
中医有哪些可靠的减肥措施呢?
中医瘦身方法之一:針灸減肥
利用传统中医针灸技术刺激身体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内分泌,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一方面可以控制肥胖患者过度的食欲,减少食量,同时抑制患者肠胃消化和吸收功能的过度活跃,减少身体对能量的吸收量,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
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能量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推动体内脂肪的动员和分解,最终实现减肥的目标。
中医瘦身方法之二:利用穴位按摩来减肥
1、肚脐周围旋转按摩减肥法
将手指并拢,用四指指腹稍微用力,从肚脐周围向左右各方向揉10次。
除了按摩之外,日常还应适当进行运动,例如散步,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缓慢、中等或快速的速度。散步有助于调和气血、舒筋活骨,为减肥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三里是指人体背部与手臂之间,位于肘关节内后侧三横指(约4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和燃烧脂肪。
足三里穴成为卧膝外侧横指下处,按摩足三里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消化、增进气血、散除风湿、促进经络畅通等作用。使用指腹反复按压此穴100次。
中医瘦身方法之三:艾灸减肥法
1、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的穴位是大椎。主要作用是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于血液黏稠、瘀滞或通路不畅引起的面部问题有显著疗效。
2、腰阳关。定位:位于第四腰椎的棘突下。主治:主要用于治疗妇科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衡,臂部过度肥大,以及男性阳痿、遗精等问题。
3、位于中脘。其位置为:在上腹部前正中线的脐上方四寸处。主要治疗作用:能够增强胃部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同时也可以治疗胃痛、胃酸、反酸等症状。
4、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具有增强身体健康和强壮作用,有助于增加腹部肌肉纤维的柔韧性,能够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规律、白带异常和不孕等问题。
5、居髎。定位:位于髋部,即在股骨大转子凸点与髋前上棘之间的中点处。主要作用:促进臂部和大腿深部脂肪的代谢,提高肌肉纤维的活性,同时也可以用于治疗腰痛和下肢瘫痪。
使用艾灸器或艾条在提及的穴位上施行艾灸,每次15至30分钟,每天或隔天一次,连续进行10次为一个疗程。
中医瘦身方法之四:拔罐减肥
拔罐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且不易反弹的减肥方式,具有辩证施治、整体调节、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可达到全身减脂的效果。中医拔罐减肥可根据脂肪堆积部位选取穴位,局部针对经络进行疏通,促进局部代谢,进而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脂的目的。
拔罐瘦身需注意事项:对于患有过度饥饿、过度饱食、过度劳累、失水过多、体温过高、严重水肿、高度神经紧张、皮肤极度敏感、皮肤受损、皮肤弹性差、严重皮肤疾病、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和孕期的患者,拔罐瘦身法均不宜使用或需要谨慎使用。
中医瘦身方法之五:中药
中医诊所会根据个人病因和体质制定减肥方案,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采用不同的减肥方法。这四种类型分别是:健脾型、清热型、滋阴型和理气型。
健脾型
目标:有些人体重超标,可能是因为体内气虚,需要调理脾胃功能。中医认为体内气虚会影响脾脏正常运转,通过补气可促进正常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采用以下药材:薏仁、黄芪、茯苓。
清热型
年轻白领在30岁以下容易发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应酬频繁、饮食过多油腻、工作压力大等,这导致体内多余热量,容易口苦口臭,容易饥饿,情绪烦躁,小便偏黄,常便秘。根据中医减重观点,除了要消脂、利尿外,清热是关键。
配方中含有两种药材:决明子和绿茶。
滋阴型
目标:老年人容易出现肥胖问题,中医认为减肥调养的关键在于滋养阴液。老年人常常出现头晕、睡眠质量不佳、腰酸、口干等症状,中医减肥观点认为这是阴血亏缺所致,因此此类患者除了需要补充血液外,还需要促进血液循环。
选用药材:何首乌和丹参。
理气型
目标:通过调理气的运行,使肝脏内的系统顺畅运转,防止肝郁影响脾脏功能,减少发胖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常见于年轻女性,症状包括胸闷、腹胀、情绪不稳定,严重时可能导致月经紊乱。
选用草药:橙皮、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