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介导性肾脏病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肾脏疾病,常见的包括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其症状因具体疾病类型和进展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表现如下:
-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异常高水平的蛋白质,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标志。
- 血尿:尿液中出现血液,通常呈现为肉眼可见的红色或显微镜下可见的微小血细胞。
- 水肿:由于蛋白质流失和肾脏功能受损,体液在组织中积聚,导致面部、下肢等部位出现浮肿。
- 高血压:肾脏调节血压的能力下降,常伴随血压升高。
- 乏力和疲劳:由于肾功能下降,毒素在体内积累,导致全身无力和疲劳感。
- 夜尿增多:肾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夜间尿量增加。
- 尿量变化:包括尿量减少(少尿)或尿量增加(多尿)。
- 腰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疼痛,特别是在感染或肾脏肿胀时。
- 贫血:肾脏功能减退影响红细胞生成,可能引发贫血。
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或同时存在,具体表现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对于疑似免疫介导性肾脏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测等)确诊,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