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女性健康问题,加深对子宫内膜癌的了解。
宫内膜癌又名宫体癌,最容易发生在58~61岁的年龄段。它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种肿瘤之一,并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肥胖成为一种流行病,这也与宫内膜癌有关,未来几十年里它的发病率还会继续增加。因此,女性朋友,尤其是肥胖的女性应该提高警惕。
引发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肥胖、不育、晚育、闭经延迟等。在这些因素中,肥胖是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几乎70%的早期患者是肥胖女性,一般体重超标15%以上的人患病的风险会增加3倍。一些相关文献指出,日本肥胖患者占总人口的3%,而美国的肥胖患者占总人口的40%,而在后者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是前者的7倍左右。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阴道细胞学检查诊断率低于子宫颈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柱状上皮细胞不容易脱落;②脱落的细胞经过颈管到达阴道时容易溶解和变性,不容易被识别;③由于颈管狭窄闭锁,脱落的细胞难以到达阴道。为了提高阳性诊断率,许多学者改进了采样的部位和方法,并提高了诊断技术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诊断率。
子宫内膜癌根据其特征分为不同类型
子宫超声波检查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观察子宫腔的大小、位置、肌层浸润程度以及肿瘤是否穿过子宫浆膜、是否累及子宫颈管等来判断。该检查的诊断合格率可达到79.3%至81.82%。研究报道显示,对于45岁以上的患者,与宫腔镜检查和活检相比,超声波检查的准确率可达到约87%。此外,根据谢阳桂等人的研究,超声波检查参考了UICC分割方法,与手术检查和病理对照,根据肿瘤部位、肌肉浸润程度以及宫旁与相邻器官的受累情况,超声波检查的分割率达到了92.9%。超声波检查对患者无创伤和放射性损伤,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常规检查之一。尤其在理解肌肉层浸润情况以及临床分期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诊断性刮宫:刮宫检查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诊断方法。它可以明确是否为癌症,并确定癌症的生长部位。如果将子宫颈腺癌误诊为子宫内膜癌,那么进行常规的子宫切除手术就显然不合适。同样地,如果将子宫内膜癌误诊为子宫颈腺癌,那么进行相应的处理也是不合适的。然而,通过镜检是无法区分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
子宫内膜癌早期的一些征兆
1)月经完后出血
指的是最后一次月经超过一年后,出现任何形式的出血。这是一种典型的危险信号,妇科医生必须进行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的可能性。
2) 月经的周期不规律或者月经流量过多
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出现不规则或大量的出血(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是药物无法控制出血量时,必须前往妇科诊所进行检查。对于出现不规则出血症状的女性来说,确定肿瘤是否出血非常重要。
3) 宫颈涂片检查结果异常
子宫颈涂层主要是用于检查宫颈疾病,但如果特定检查结果不正常,可能表示存在子宫内膜癌变。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子宫颈涂层检查中会出现异常结果。
长时间月经不规律的女性,患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增加,特别是在一年内经历不超过四次。无论年龄如何,都应该向妇科医生寻求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