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是一种常见于1~2岁宝宝的过敏皮肤疾病,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奶癣。该病往往由于宝宝体质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体内蓄积了胎火、寒湿,同时受到外部风湿热邪的侵袭而引发。患儿会出现突然发作的剧痒感,热量和温度的作用会使症状加重。常常导致患儿在枕边或成人衣物上擦磨头部和面部,也会用手抓搔,同时哭闹不安,严重影响儿童休息和身心健康。

中医学将其分类为两种症状类型:
胎火寒湿
症状主要是皮肤出现红斑小水泡,瘙痒且有水流,甚至可以看到黄色液体淌出,出现黄色痂皮。治疗应该以散血清热、利湿降火为主,方案采用消风导赤汤并进行适当调整加减。
脾胃虚湿蕴
皮肤刚开始变暗无光,接着出现了一片小水泡并感到痒,经过抓挠后形成了薄薄的痂,常伴有消化不良的情况。治疗应以健脾化湿为主,可使用小孩利湿汤进行调剂。
中医药中的外治疗法主要使用中药材进行治疗。
当出现大量溢液时,除了可以使用抗湿汤外,还可以使用以下中药进行洗涤治疗:金银花茶、莲翘、玄参各15~20克,马齿笕、地肤子、荆芥、蝉蜕各10克。如果有黄色渗出液,可以加入地榆10克;如果有起屑,可以加入伏苓10克。每天服用1剂,煎汤用于外洗,每天2次。持续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这些药物共同发挥清热去火、去湿消痒的功效。
当宝宝患有湿疮时,父母和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以下5个方面:
1、清洗时不要使用过烫的水,并且不适合使用肥皂液和消毒液进行清洗。如果痂皮较厚,可以先用香油湿润,然后轻轻地撕去痂皮。
2、晚上睡觉时,可以给患儿的双手套上沙布或棉袜,头顶上应戴上柔软的绵布帽,以防止患儿搔抓或磨擦痘疱。
3、不适宜给患儿穿羊毛衫,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4、为了避免加重婴儿的病情,乳母应该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带鱼腥味的食物、鸡肉、鹅肉、鸭肉、牛肉等具有发性的食物。
5、为了保持患儿的排便畅顺,乳母应该增加摄入含有高纤维素的食物和新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