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治疗方法会随着不同的时期而有所不同。
如今,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然而仍然有很多疾病对健康造成危害,其中肝癌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肝癌的治疗方法因病情的不同而异。下面将向大家介绍肝癌在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

1.肝脏移植手术: 目前是治愈肝癌的唯一方法,它可以同时解决三个问题:(1)肝癌;(2)肝硬化;(3)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手术后,病人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并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供体短缺,手术前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手术费用也较高。此外,手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适应症:肝癌病变局限于肝内且没有远处器官转移,全身其他器官功能能够承受手术。
2.肝癌手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很长时期里,肝切除术是除了肝移植外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只要病人的身体状况允许(心脏、肺、肾等器官功能良好),如果肝癌局限于肝脏的一个叶子或一段,预计切除术后剩余的肝脏功能足以维持病人的生命,就可以进行根治性切除。然而,切除术后肝脏会出现硬化,并且肝癌复发或再发的概率较高,同时肝硬化会逐渐发展,可能导致肝功能无法代偿以及门静脉高压综合征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等),危及病人的生命。
中医如何治疗肝癌?
作为一名中医肿瘤科医生,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医治疗肿瘤,完全胡扯!甚至许多西医同事也对中医药治疗肿瘤表示怀疑。他们的担心通常源于一些肿瘤患者完全依赖中医治疗,甚至盲目相信江湖名医的诊疗方案,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导致患者不仅失去了金钱,还延误了病情。
还有一些病人常常是在肿瘤晚期才来找中医科,他们说已经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了,但无法找到解决办法,于是请求医生给开些中药,试图延长生命。
我总是在这两种情况下感到非常虚欠。
在肿瘤治疗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可以事半功倍;如果发挥不好,那就毫无作用。病人如果盲目相信江湖医生,还可能会延误病情。这一点在治疗肝癌这位“癌症之王”时尤为明显。
肝癌治疗中,中医药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医药只是作为辅助疗法,并不具备消除局部病灶和消灭癌细胞的强大作用。因此,中医药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发挥自己的作用,与手术、介入等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角色一:护卫肝脏的勇士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负责合成、分解和储存营养物质,降解和排泄毒物和废物等。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放化疗等治疗方法也会伤害肝脏。中医药能够在辨证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护肝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酶药物,如甘利欣、五脂片等,都是从中药中提取的。
角色二是清道夫
化疗药物常常引发骨髓抑制、免疫功能抑制、肝肾毒性等问题,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极差。中医中药的作用是通过扶正固本、增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方式来改善这种情况。同时,清热解毒类中药就像清道夫一样,能够辅助清除身体中的毒素,减轻毒性的影响。
为手术护航
手术对于早期肝癌的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有手术机会的肝癌患者,可以在手术前根据他们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调理。使用补气生津的中药,可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手术后,中医药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伤口的愈合,更重要的是预防手术后的复发。考虑到癌症患者手术后,肿瘤已经大部分被去除,但是身体的元气受损,脏腑的气血功能虚弱。此时,结合中医药治疗,首先从培养脾气来巩固身体基础,再配合具有抗癌解毒、活血化淤功能的中草药进行治疗,既能调理身体,又能驱除病邪,以两管齐下的方式来改善手术后的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被称为放化疗的得力助手
在肝癌治疗中,进行放化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然而,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严重,常常让患者遭受巨大痛苦,甚至不得不中途停止治疗,使整个治疗过程无法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药可以改善放疗、化疗所引起的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这些中药被归类为健脾益胃类药物。而另一些中药,如补气血及养阴类药物,可以改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的现象,同时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
在进行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后,中晚期肝癌患者往往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身体沉重感、上腹胀闷以及食欲下降。然而,通过配合清热化湿、健脾理气以及和胃止呕的中药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肝癌晚期的医嘱单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来说,由于失去了接受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机会,中医药治疗的重点并不在于直接治疗肿瘤本身,而是更注重改善患者的症状。
目前的中医治疗方案可以通过以下处方说明:抗癌处方=辨证用药(40%)+抗癌药物(40%)+针对症状的药物(20%)。
换言之,一张中药处方中,若包含十味药材,那么至少有两味是专为改善患者的病症而设计的。
如果患者肝功能不佳并且有腹水产生,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可以添加炒谷麦芽、神曲、山楂等开胃健脾的药物; 如果伴随恶心和呕吐,可以添加苏梗、法夏等药物来和胃和止呕; 如果伴有腹胀,可以添加大腹皮、木香、厚朴、枳壳等药物来行气消胀; 如果出现黄疸,通常可以添加绵茵陈、田基黄、茯苓等药物来利湿退黄; 如果伴有疼痛,则可以添加郁金、延胡索等药物来活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