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如果长期便秘会给消化系统带来严重危害,同时因为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对身体健康也会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及时治疗就变得至关重要。那么,多少天不排便才算便秘呢?中医有哪些特别的方法可以缓解便秘呢?接下来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医对便秘的特殊疗法。

1、便秘是指超过三天不排便
一般看法是,健康人摄入食物后,经过消化吸收到产生粪便排出体外约需要24-48小时,超过48小时即被认为是便秘。但由于食物成分及个人饮食习惯不同,排便时间会有很大差异。通常是每天一次,在起床或早饭后排便。有些人习惯每2-3天排便一次,有些人可能4-5天甚至更久才排便一次,但却不觉得有困难,且排便后感到舒适和愉快。因此,不能只看排便次数来判断便秘,而应考虑个人的排便习惯。只要排便通畅、无痛苦,就不算是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排出不顺畅的情况,可以表现为粪便干燥且难以排出,或者大便不干但排便艰难的两种情况。当排便时间间隔延长,伴有大便干燥硬结且难以排出,排便后感觉未完全排空或不适,同时出现腹部胀满、肛门坠胀、疼痛、食欲不振、头晕和乏力等症状时,才可以被诊断为便秘。即使每天排便一次或几次,但有上述症状,包括粪便并非干燥,也应被视为便秘。
因此,现代看待便秘的观念是:便秘其实是各种疾病的一个表现,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大便量过少、过硬,排便困难,伴随一些特殊症状,比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满感、便意不尽,有时可能需要手动帮助排便,7天内排便少于2次或长期没有便意等。
2、中医治疗便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将5-10克的大黄磨成粉末,加入醋调成稀糊状,敷于伤湿止痛膏上,贴在双足心涌泉穴处,放置10-15小时后取下。一般一次就能见效。此药具有清热消积、通便的作用。
5克的芒硝研成粉末后,加入伤湿止痛膏中间,然后外敷在双脚心的涌泉穴位置,每天更换一次,连续进行3-5天。有助于清热并改善气滞状况。
取等量的大黄和焦山楂。将这两种药物挑出杂质,磨成粉末,装瓶备用。每次使用时取十克药末,加入适量的米醋或清水调成稀糊状,外敷在患儿的足底涌泉穴和肚脐孔处,包扎敷料,用胶布固定,每天更换一次,连续使用3至5天。有助于清热通淤,消化积食。

取相同重量的大黄和鸡内金,清洗干净后研磨成细粉,装瓶备用。每次使用时,取10克药粉,加入适量的米醋或清水稀释成糊状,涂抹于双脚心的涌泉穴和肚脐处,包扎固定,每天更换一次,连续使用3至5天。此药可清热利湿、消化积食。
需要用到5根大葱,1块生姜,9克食盐和10粒豆豉。将所有材料捣碎成饼状,烘烤后敷在脐部,用胶布固定。等待一段时间后,大便就会通畅了。如果没有效果,可以再进行一次敷救。
将一根葱剁碎,搅拌成饼状,敷在肚脐上,然后用热水袋装热水熨烤葱饼。务必小心避免烫伤。
用两只手的中指分别按压鼻孔两侧的凹陷处,持续5-10分钟,直至出现酸痛感为止。这个方法可以促进大肠蠕动,有助于缓解便秘和排便不顺的问题。
用左手的拇指用力按摩右手掌心,数次重复,然后捏握从大拇指到小指,由指根到指尖,依次向上捏一遍再向下捏数次,每根手指都按摩完毕后再次按压掌心,然后换右手按摩左手。闭上双眼,全神贯注地进行手指操。坚持半年即可见效果。
3、有助于改善排便问题的食物
芝麻、杏仁等食物含有丰富的镁。据日本国健康营养研究所和女子营养大学合作研究表明,摄入镁不足容易导致便秘。镁具有轻微泻作用和软化粪便功能,适量摄入有助于促进通便。其他富含镁的食物还包括花生、糙米、核桃和香蕉。
泡菜、酿造酱油等富含植物性乳酸菌的食物。乳酸菌有调节肠道环境、缓解便秘的功效。然而,乳酸菌可以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两类,起到预防便秘作用的是后者。因为植物性乳酸菌比动物性更耐酸,能够在通过消化道后仍然存活并发挥作用,而且植物性乳酸菌在肠道中的存活率是动物性的10倍。
芦笋、洋葱等食物富含低聚糖。低聚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聚合度相对较低。研究指出,低聚糖有助于增加母乳中双歧杆菌的含量,有利于调节肠道环境。其他富含低聚糖的食物还包括大蒜、咖啡、玉米、蜂蜜、各类豆制品等。
青椒、猕猴桃等食物富含维生素C。在肠道中,维生素C是乳酸菌的一种营养来源,可促进益生菌繁殖,有助于间接预防便秘。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还包括鲜枣、橙子和绿叶蔬菜等。
富含油酸的食物如橄榄油、葵花籽油等,具有乳化肠内粪便的效果,利于排便。此外,芝麻、花生、杏仁、核桃等各种坚果也富含油酸。
谷类食品和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分为水溶性和不溶性两种,前者可软化粪便,增加肠道益生菌数量,调整人体微生态平衡;后者可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和吸附有害物质并将其排出体外。富含这两种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各种谷类杂豆,如糙米、红豆、绿豆、芸豆等,菌藻类食物,如木耳、海带、口蘑等,以及各种水果蔬菜,例如西红柿、牛蒡、苹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