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困难,许多患者每周排便不足两次,严重的甚至长达两到四周才排便一次。有些患者则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可能超过30分钟,或者虽然每天有多次排便,但排便时困难,粪便硬如羊粪,且数量很少。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腹胀、食欲不振,甚至服用泻药不当导致排便前腹痛等症状。在体检中,发现左下腹有存粪的肠袢,肛门检查时可摸到粪块。那么,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是如何治疗便秘的呢?

中医诊断
鉴别要点根据舌头的状态和舌苔的情况来判断虚实及寒热。舌苔较多则倾向于实证,舌苔较少则倾向于虚证。舌红且苔少表示血液亏虚,舌淡苔少则说明血虚,苔白且滑则表示寒证,苔黄且厚腻则表示热证。大便秘结时腹胀为实证,而大便不通时腹胀则属于虚证。
中医识别导致便秘的五大原因
1、大便不畅,患者感到烦躁不安,口渴且舌头干裂,双眼突出,出汗很多。这是由胃火所致。大便停滞在肠胃中,会产生过多热量,从而损伤身体的津液。必须用药物来消退这股热量,才能恢复健康。可以使用石膏、知母、麦冬、甘草、茯苓、人参、竹叶和大米等材料进行治疗。
2、便秘,胸部感到胀满,两侧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这是由肝火引起的。肝火会导致体内津液消耗。应优先清泻肝火,可以采用大柴胡汤,配合白芍、当归、炒栀子、柴胡和大黄等药物进行治疗。
3、大便干燥,嘴唇开裂,食物消化不良,腹痛难忍,按压时疼痛加重,小便短促。这是由于脾气失调引起的,类似于干旱的土壤在阳光照射下迅速升温,导致肠道津液被消耗。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清热降火,然后再补充脾阴。可以使用玄参、当归、麦冬、知母、厚朴、升麻、麻子等药物进行调理。
4、大便干结,舌下干燥无津液,胸前出汗,手脚冰冷,感到烦躁,眼角发红。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心火旺盛,影响到肺的功能,导致肺部无法产生水分,进而造成大便干燥和便秘。此时需要清泻心火,同时补充水分,可以使用黄连、玄参、沙参、当归、麦冬、丹皮、羽楼等药材进行调理。
5、大便不畅,持续咳嗽,口吐白沫,喉咙干燥,双脚冰凉。这是外部邪气侵袭体表,影响了肺气。肺气试图排除邪气,导致内热上升,咳嗽频繁。同时,肺气不足,缺乏大肠所需的津液,造成便秘。可以使用山豆根、黄芩苷、麦冬、天门冬、当归和升麻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何在生活中有效预防便秘
1、加强锻炼:定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这是因为锻炼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缓解盆腔充血,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此外,可以有意识地收缩肛门,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进行30次,以锻炼肛门括约肌。
2、合理安排饮食:日常饮食应少吃过于精致的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的粗粮,如豆类。同时要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顺畅,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
4、戒除坏习惯:有便意时不要忍耐。长时间忍住会抑制生理反应,容易导致习惯性便秘。蹲厕时间过长、看报纸和用力过猛都是不良的排便习惯,需加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