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人对同性恋都有一些偏见,他们认为同性恋是不寻常的,不正常的,甚至感到反感。我们可以说,对同性恋的误解在人们中间太过普遍。小编简单地解释了其中最常见的误解,希望读者们能够消除这些偏见,以更加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同性恋。
一种误解是认为只要有同性行为的人就一定是同性恋者。
積極解決方案:不是的。我們所講的同性戀者指的是絕對的同性戀者(通常省略了「絕對」一詞)。絕對的同性戀者在性方面對異性沒有性慾,也不會接受異性的性要求。現代性學的創始人、印度安納大學教授金賽的調查結果顯示,在5300名成年男性白人中有37人有同性戀行為,絕對的同性戀者只佔4%;在5940名白人婦女中,有13人有同性戀行為,絕對的同性戀者只佔3%。
误解2:同性恋者容易感染性病 重新解释:有一种误解认为同性恋者更容易患上性病。
積極解決方案:易患性病與同性戀並無直接關係。在性關係中(不包括共用注射針),只有與不堅持終身只有一個性伴侶的人直接接觸性器官,且缺乏可靠的防禦措施,才可能感染性傳播疾病(舊稱性傳播疾病)。同性戀者感染該疾病的原因是因為在報告地區和時代,同性戀者較常有多個性伴侶、進行肛門性交,並未採取防護措施,再加上肛門粘膜易於受損並出血,使愛滋病毒有可能進入人類血液。如果這些條件同樣存在於異性戀者中,愛滋病也會傳播。
误解3:同性恋和异性恋可以明确地区分开来。 改写1:错误观念3:同性恋和异性恋可以被明确分为不同的群体。 改写2:误解3:同性恋和异性恋能够被明确地划分。 改写3:错误观念3:同性恋和异性恋可以被清晰地加以区分。 改写4:误解3:同性恋和异性恋能够清晰地被辨识。
一种积极的解决方案是,可以从个人角度清晰地区分同性恋和异性恋。绝对的同性恋和绝对的异性恋之间并没有任何不确定性。绝对的异性恋者对同性没有性欲,也不接受同性的性要求;同样,绝对的同性恋者对异性也没有任何兴趣。
在性方面,生活可能会同时接受同性和异性,也有可能不同时。有一些人是不典型的双性恋,他们基本上偏向异性恋,但偶尔也会有同性欲望甚至同性行为。而另一些人则基本上是同性恋,但偶尔也会有异性欲望甚至异性行为。
我们不应该把对双性恋者和绝对同性恋者(即同性恋者)的讨论混为一谈。否则,这会引发许多问题,给两方以及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的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痛苦。
从大众的视角来看,同性恋和异性恋是无法分开的,也不应该分开,应该给予平等的对待。
误解4: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朝代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同性恋现象,这证明同性恋并非先天的,而是与当时的文化、政治和社会认同有关。
積極解決方案: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同性戀在某些時代,例如漢代和古希臘,特別受到歡迎。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同性戀不是天生的。首先,我們應明確指出,討論同性戀者應該是指絕對的同性戀者,而不要與情境性取向者(相對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混淆。
在同性恋日益普遍且相对宽容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勇敢地表露出自己是同性恋的倾向。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选择公开且坦然地展现他们的同性倾向。
错误观点5:同性恋者是心理不健康、异常的人。
一位绝望痛苦的母亲给著名精神学家弗洛伊德写信,描述了她的孩子对异性缺乏兴趣的情况,寄望弗洛伊德能够治疗孩子,使其转变为异性恋者。
弗洛伊德强调同性恋不是不好的习惯和道德败坏,也不是一种疾病。许多受人尊敬的人物都是同性恋者。事实上,在受人尊敬的人群中也有同性恋群体存在。这充分证明了同性恋者并非精神上不健全和异常的人。他们在智力和对人类的贡献上与异性恋者并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