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人体的肛门和肠道。很多人都有肠炎的症状,因此发病率较高。肠炎是一种普通的疾病,通常对人体没有太大的危害。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后果未知。肠炎有许多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中医疗法。

目前,医学界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来治疗肠炎。一般来说,西医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快,但常常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相比之下,中医的治疗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但却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中医治疗肠炎注重治疗标准,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肠炎是小肠和结肠发炎的疾病,其原因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患者常常出现腹痛、腹泻、稀水或带有黏液和脓血的大便。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和急迫感,被称为感染性腹泻。根据病程的长短,肠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肠炎的病程通常超过2个月,常见的病种包括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肠炎和限定性肠炎等。
中医学认为肠炎属于胃脑痛范畴。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脾胃受损、情绪不良、肝郁气滞或脾胃虚弱以及中气不良引起的。肠炎的病灶位于胃脘,与肝脾的关系密切。在早期阶段,主要呈现实证,疾病主要出现在脾胃。根据不同的症状,肠炎的分型如下:
①胃痛是由寒邪侵袭引起的病症:表现为胃痛突然发作,疼痛感像被绞一样,害怕寒冷,喜欢温暖,遇到寒冷加重疼痛,接触热疼痛减轻。患者多有受寒历史,口中淡淡,不渴,舌苔淡白,脉搏紧绷。治疗方法是通过温中散寒,舒展气机,缓解疼痛。方案选择使用良附丸减轻症状(药方:高良姜10g,香附10g)。
②宿食停滞的症状包括胃脑膨胀疼痛,不愿按压,呼吸不畅和矢气不舒服,嗳气和酸胀,食欲恶化,无食欲,不会呕吐消化食物,呕吐减少,大便不舒服,舌苔厚白或舌苔厚,脉搏滑。治疗方法是以消化滞后、调理气机和胃为主。方选用保和丸加减方(山楂10克,神曲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莱菔子30克,连翘15克,麦芽10克)。
③肝胃气滞证的症状包括胃脘胀满,压痛,影响两侧肋骨,情绪不顺会加重症状,频繁打嗝,经常叹气,舌苔薄白,脉多弦。治疗方法是舒缓肝脏,调理气滞,平和中脏,止痛。方剂选用柴胡舒肝散(柴胡15g、芍药15g、枳壳10g、陈皮10g、川芎9g、香附10g、甘草5g)。肝郁积热是由于热气侵犯胃脏引发肝胃抑热的病证,症状包括胃灼热,紧迫疼痛,喧闹,口干,苦味,渴望冷饮,脉搏弦滑。治疗方法是缓解肝热和胃痛。方剂选用化肝煎(青皮10g、陈皮12g、芍药10g、丹皮10g、泽泻10g、贝母15g)。
④湿热内蕴,阻滞中焦引起的湿热中阻证:症状包括胃脘的疼痛,胀满感,嘈杂声,泛酸感,口干苦味,口渴但不想喝水,尿黄便秘,舌苔呈黄腻状,脉搏滑数。治疗方法是清除体内湿热,调理气机和胃功能。方案选择为黄连温胆汤(黄连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2克、竹茹10克、蒲公英30克、甘草6克)。
⑤瘀血阻络证:症状表现为胃脑疼痛,疼痛感如针扎或刀割,疼痛区域不愿被按压,颜色暗淡,唇色暗深,出血呕吐、大便带血,舌质呈紫暗色,有瘀伤,脉搏涩。治疗方法是通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剂选择是笑散合丹参饮(蒲黄9克、五灵脂9克、丹参10克、檀香10克、砂仁6克)。
治疗肠炎的中医处方很多,而且其中大部分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我们建议肠炎患者尝试中医治疗,相信很快会有显著改善。此外,除了必要的治疗,肠炎患者还需注意生活习惯,避免频繁进食不规律及熬夜等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