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秋冬季节人人都需要进补吗 中医药养生有哪些误区
更新时间:2024-01-27 09:53:17  浏览:

根据中医的理念,秋冬季是适合进行补养的最佳时期。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宜在秋冬季节进行补养,有些人不适合这样做。盲目进行补养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火。因此,在秋冬季进行补养时需要谨慎选择。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药养生中存在哪些误区。

误解一:中医药养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

误解二:认为养生就必须要补充营养

许多人选择各种名贵中药,比如鹿茸、虫草、西洋参、高丽参等,用来泡水或泡酒来补养身体。这些药物确实很昂贵,也有补益作用,但是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身体是否真的需要。大部分健康人并不需要补充,就像充满了气的轮胎,如果继续加气,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增加,还有环境污染和食品添加剂的影响,导致许多人身体的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们会出现乏力、多汗、失眠等各种症状。选择中医药是明智的,但是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乏力就是气虚,出汗就是阴虚或气虚,失眠多梦则是气虚或血虚等等。他们想当然地选择中药进补,结果造成了越补越虚的情况。

中药的应用有严格的标准,张仲景在《伤寒论》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有是证用是药”。中医大夫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后,综合分析得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诊断,并不是简单地套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补来养生。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事实上,中药虽然是天然的草药,但仍然可能产生副作用。中药的副作用可能包括过敏反应、消化不良、肝脏损伤等。这些副作用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之前,一定要告知医生有关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此外,过量使用中药也可能引发副作用,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用药剂量来使用。

随着人们对各种药物和生物制剂副作用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同时,很多医药产品的宣传减少了对中药副作用的关注,给人们一种“中药是纯天然的,中药是无害的”的印象。

我们应该明确,根据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中药,本质上是药物。其中一条重要思想是“以偏治偏”,即通过药物的特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因此,中药本身具有治疗作用。尽管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大部分中药没有肝肾毒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副作用。

这就说明,虽然中药一般不会导致肝肾损害,但是若使用不当,会对机体功能造成损害和偏离。

误解三:非药物疗法没有限制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关于非药物疗法的养生书籍。然而,非药物疗法的作用虽然很大,但也存在副作用,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以拔罐疗法为例,它是传统医学的珍宝,通过利用空气负压使机体局部充血、炎症,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就像中药一样,拔罐疗法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它具有适应症,也就是说存在不适宜使用的情况,甚至有禁忌症状。

在进行养生调整机体状态的过程中,如果方法选择不当、操作不当,可能会对正气造成损害,甚至加重病情。临床上经常见到很多患者由于过度拔罐导致皮下出现硬结,皮肤严重淤血甚至坏死,还可能留下疤痕。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为了防病保健,许多养生方法通过敲打、刺激经络来达到目的。尽管从中医理论来看,针刺和艾灸等治疗方法是通过影响经络气血的调节来治疗疾病的。

然而,在中医的认知中,健康的基本要素是平衡的气血和阴阳。这种平衡并不是简单地经络按摩所能实现的。另一方面,中医认为,气血有着生、长、化、收、藏的时机,在四季当中和一天当中都有所体现。若不按照正确的时机激发气血运行,就如同睡觉时进行运动,会打乱气血的节奏,对身体造成伤害。

误解四:适合每个人的食疗方案

食疗在我们华夏文明的饮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我们的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各种食疗养生馆应运而生,但大多数的食谱都是简单地拼凑一些滋补食材和药材,比如甲鱼、海参、鲍鱼、枸杞、乌鸡等。当然也有一些可清热解毒或平补的药材,如马齿苋、紫背天葵、香芋、山药。虽然这些食材种类很多,但一般都是随意搭配,并没有根据个人体质进行搭配,导致重视品种而轻视功效,从而无法达到真正的补益作用。

提醒广大对养生感兴趣的人们,请不要盲目地相信商业宣传。如果想通过中医药的方法来养生,可以去正规的中医医院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明确自己的体质,并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和方法。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时机不同,要正确地运用中医药的“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才能使自己达到“阴阳和”、“气血和”的健康状态,从而实现长寿的目标。

常见的补气血误区

1、喝牛奶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铁元素

尽管牛奶富含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但它的铁含量不高。此外,人体对牛奶中铁元素的吸收率仅为10%,基本上无法满足经期性贫血女性所需的铁元素。因此,喝牛奶来补充铁和血液是不可行的。

2、食用红枣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

红枣因其补血的属性而闻名,然而仅仅单吃红枣几乎不能达到补血效果,因为红枣单独摄入时人体吸收率较低,因此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如果将红枣与其他食物一同食用,补血效果将会超出预期。

3、吃菠菜比吃肉更好

菠菜虽然含有较高的铁含量,但相比之下肉类是更好的铁来源。牛肉和鸡肉中的铁元素可被吸收的比例为15%至35%,而菠菜中的铁元素仅能被吸收2%至20%。因此,对于那些想要补铁补血又保持良好身材的女性来说,吃肉是首选,而非过度倾向于食用菠菜。

很多女性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血气不足,导致流动不顺畅;另一个是血气凝结,造成阻塞,从而无法流通顺畅。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补充和滋养血气,自我调养身心。

4、阿胶具有补血的功效

许多人常认为阿胶可以补血,但实际上补血并不仅仅依靠食用当归和阿胶。阿胶不能直接起到补血的作用,而是通过驴皮的收敛功能暂时将血聚集起来。阿胶是由熬制驴皮得来的,起效于特定部位,使身体状态暂时改善。只要你的脾胃功能正常,食用米饭或馒头也能实现补血的效果。这才是正确的“补”的原则。

5、红糖对补血效果非常好

在民间,人们一直流传着喝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特别是在女性月经期和产后,经常有人选择喝红糖水来进行补血。然而,专家表示,红糖水并没有传说中具有补血等神奇功效。专家强调,红糖并没有所谓的“益气养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恢复”等神奇功效。事实上,红糖并没有补血的有效成分。此外,红糖的提纯程度不够,还可能含有杂质。

6、增加食用猪肝有助于补充血液

猪肝是猪身体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它可以清除各种有毒代谢产物以及饲料中的某些有毒物质,这些物质都会滞留在猪肝中,经过解毒作用后进入肾脏,最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猪肝中毒素的血液分散存储在数以万计的猪肝窦中,虽然猪肝富含营养,但也含有大量毒素,因此不宜过度食用,对补血效果影响微弱。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