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感冒发烧时,爸爸妈妈常常会变得焦虑不安,就像小蚂蚁在炎热的锅上一样。他们担心高烧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害,所以一直思考如何给宝宝降温,使用退热药或是退烧针。然而,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不合理的做法。

医护在处理宝宝高烧时容易犯的错误认识
误区一、通过“捂热”流汗来降低体温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吃一些药,然后把孩子包得严实,等汗出来后发烧就会好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怕冷,所以他们给孩子穿很多衣服,盖很多被子。结果就是把孩子包得像个粽子一样,只露出一个红红的脸蛋。这种根据捂热和流汗来降温的方法可能有很多家长采用,但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误区二、有人认为发高烧时不可以洗澡或用冷水擦拭
一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发烧了,就不能洗澡,因为洗澡会容易受凉。而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如果孩子发烧了,可以用冷水擦拭来帮助他们降温。实际上,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误区三、立即使用退热药物治疗高烧
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发烧后,会马上给孩子吃各种不同的退热药。当药物没有立刻起效时,他们又会立即尝试其他种类的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是错误的。
怎样处理宝宝发烧的情况?
使用纯棉毛巾为宝宝的前额进行冷敷:取一条纯棉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后拧干,注意不要使毛巾渗水,然后放在宝宝的前额上,每五分钟更换一次,可以起到退热的作用。当然,如果家中有冰块的话,也可以用冰块来替代。
给宝宝擦洗温水:一些家长在宝宝感冒发烧时会过分地包裹宝宝,更不用说洗澡了。其实,对于感冒发烧的宝宝来说,最好经常使用温湿度合适的纯棉毛巾来擦洗,特别是要多次擦洗宝宝皱褶的地方,这样有助于促进皮肤散热。如果家里有酒精的话,也可以用20%左右的酒精擦试宝宝的四肢和背部,退热效果非常好。
注意补充水分:当宝宝发热时,人体的水分流失较高。这个时候需要注意防止宝宝脱水,让宝宝多喝水,这有助于增加尿液排出,有利于排出体内毒素。降温也有一定的帮助,但要注意不要用可口可乐等饮料替代温水,适量补充盐水可以。
给宝宝热水泡脚: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不适感。宝宝发热时,热水泡脚可以帮助降温。可以使用足盆或大桶,倒入2/3的水量,温度要稍高于平时,大约在摄氏40度左右,以便宝宝能够舒服地融入其中。在宝宝泡脚时,妈妈可以抚摩宝宝的双脚,即使血管扩张,也能缓解因高烧产生的不适感。
35%的酒精可以用来擦身,因为酒精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并且挥发时会释放出很多热量,可以帮助婴幼儿降温。准备好75%酒精200毫升,并加入等量的温开水,使温度保持在27~37摄氏度,不要太低,否则会引起牵张反射,导致体温再次升高。擦身时,用小毛巾从宝宝的头颈开始,逐渐向下擦拭,采用拍打和擦拭的方式进行。腋下、腹股沟等有丰富毛细血管的部位需要擦拭到皮肤稍微泛红,这有助于降温。注意不要擦拭宝宝的胸部、腹部和脚掌,以免引起副作用。
小孩子发烧时可以按摩这些穴位来帮助退烧。
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可以通过按压来调整身体的状况
肘内侧,从纵向纹路的尽头开始,在肱骨外上髁的内侧有一个凹陷处,这个穴位叫做曲池穴。合谷穴也叫做“手掌”,位于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曲池穴和合谷穴都属于手阳明小肠经,既可以散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穴位于背手腕纵向纹路的正中心向上两指处。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治疗虚火和退烧的重要穴位。使用微针刺激这三个穴位,可以降低体温。也可以按摩这三个穴位,同时配合用拇指和中指肚从腕横向纹路开始向上推向肘关节,重复约300次。
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骨横突下凹处,是督脉和人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相交点,是治疗虚弱和降温的常用穴位。在大椎穴上,可以用三棱针进行点刺,刺破皮肤直至出血,而用拔罐则效果更佳。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大椎穴来达到治疗效果,与此同时,用食指、中指的指腹或掌根由上向下推按脊椎,从大椎穴一直推至尾椎骨,大概推按100-300次。
十宣穴
手指尖上有10个穴位,称为十宣穴。它在许多急救情况下有着广泛的应用,被人们广泛用于处理高热、癫痫和小儿惊风等疾病。在高烧时,可以用三棱针轻刺手指尖的血管,让血液流出3-5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