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幼心书卷中癫痫证》中提到:"癫痫病人属于阳气为主的类型,难经书中说,重阳气会导致病人发狂,他们在长大后才开始发作。他们会时常说胡话、不吃东西而唱歌,甚至会在虫墙上屋,弃掉衣物然后走,有时醒来的时间可能会持续一两天。
什么是科学研究 为了疾病治疗,科学的诊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科学的诊断,找出疾病的原因,才能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经济成本恢复健康。对于癫痫病也是一样。以下是中医的诊断依据和方法。
中医对于癫痫的诊断主要依据如下:
1.区分癫痫与癫痫症状
《活幼心书·卷中·中提到:"癫痫病人,也属阳,难经云,重阳则狂,长大后才发,时妄言不食而歌,甚至虫墙上屋,弃衣而走,或一天两天醒来。" 只要有两个特征:① 精神障碍和抽搐,即疯狂和癫痫;癫痫仅表现为精神症状,如躁动、易怒、叫唱、跑步、跳跃,甚至是破坏伤害,整夜不眠或沉默、迟钝、健忘,甚至精神不清,但不会发生抽搐。② 癫痫可以自行缓解,也可以反复发作;癫痫通常处于持续状态,无需治疗。
2.区分癫痫和惊厥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认为:“壮热不退,则会引发惊悸,病情严重的患者也有可能变成癫痫。”《活幼心书·卷上》对此加以详述:“经历了三次惊悸后会发展成癫痫。”三次惊悸后会发生癫痫,这就是癫痫的来源。惊悸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惊悸必然伴有高烧,而慢性惊悸则多发生在脾虚长期腹泻后,癫痫发作一般不会出现发热和腹泻。急性惊悸退热后,抽搐将不再发生;经过健脾止泻后,慢性惊悸也不会再次发作;而癫痫则可能多次复发,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3.区分癫痫和痉挛
在《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的记载中提到:“病发时,身体感觉柔软,醒着的时候被称为癫痫;身体强直像尸体,醒着的时候被称为痉挛”。现代的医生都强调需要区分癫痫和痉挛。在《温病条辨》一书中,清代医家吴鞠通详细解释了"痉病总论",他指出:"痉挛和强直是同一现象,后来的人们称之为角弓反张,而古代人称之为痉挛。蠕动引缩,也被后人称为抽搐,古人也是这样说的。不停地抽搐,不断地抽搐,继续抽搐。没有等待治疗,癫痫就会时而出现,时而停止,停止后可能会几天,也可能会几个月再次复发。吴鞠通的观点非常广泛,他将抽搐病分为九个大类,具体是寒痉、风温痉、温热痉、暑痉、湿痉、燥痉、内伤饮食痉、客忤痉(惊吓痉)、本脏自病痉,这基本上涵盖了所有抽搐病症,包括急性和慢性癫痫。他强调道:"抽搐病是筋肉的病","肝风内动是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与导致癫痫的病因,如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塞、气血不畅、逆行气引发大脑问题、激发肝风等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癫痫和痉挛的区别如下:①癫痫发作是多次重复的,可以自行缓解;痉挛常常是持续的,除去病因后不会再次发作。②癫痫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痉挛只表现为抽搐现象。③癫痫是由肝气逆乱引起的肝风抽搐;痉挛则是由肝风内动引发的筋病。
中医用于诊断癫痫的方法
在中医癫痫诊断中,望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望诊是一种诊断方法,通过有意识地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姿态、舌头的形态等异常变化,来了解疾病情况。它就像《灵枢经·本脏》中所说的那样:“观察其外部反映,了解其内部器官的情况,从而知道所患的病。”
望神是对人类生活活动进行综合总结和外在表现的一种方式,它也是脏腑气血的显露和象征。中医癫痫的诊断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的表现来了解"神"的各种活动情况,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状况。判断神气的存在对于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预测病情好坏、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神在眼睛中的变化尤为关键。因为眼睛与大脑有密切关联,是肝脏功能和心脏使命的重要体现,所以有"神外候在目"这样的说法。
如果眼睛清澈灵活、明亮明亮,神清气爽、志向聪明,反应敏感、记忆力强,说明正气不伤,脏腑功能不衰,这表示病情轻微,预后良好。然而,如果眼睛暗沉、迟钝,或视力不清、精神萎靡、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这说明神气受损,治疗困难。
治疗癫痫十分困难,不仅根除更是艰巨的任务,这会给患者本身带来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通过从中医的角度了解诊断的基础和方法,帮助癫痫患者尽快摆脱疾病的影响,恢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