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制中药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容器,砂锅是最佳选择。其次,在熬药之前,可以先用冷水浸泡药材30分钟。每次熬制的水量需自行掌握,确保最后滤出的药汁总量在500-600毫升左右。熬药时,初期可以用大火将药材和水煮沸,之后再转小火慢慢熬制。最后,要注意熬制时间不宜过长。
服用中药时应避免食用哪些食物?
1、生冷类食物
这种食物性质偏寒凉,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渴,适合于热证疾病。然而,它可能会影响胃肠的功能,因此对于虚寒体质和胃肠病患者来说,应当避免食用。
2、辛辣类食物
这类食物大多辛辣而温热,具有散寒和健胃的作用。如果食用过量,容易导致痰生热动,消耗气血。因此,这类饮食适合寒症患者,但不适合阴虚阳亢、血症、温病、痔瘘及脓疱等患者。
3、发物类食物
这些食物都是容易引发风、产生痰、助长火气的。由于不同疾病对食物选择的要求不同,它们的“发作”程度也有所不同。
4、鱼腥类食物
这种食物通常是咸冷且有腥味的,并且含有异源蛋白,容易引发过敏反应。过量食用可能会损害脾胃并诱发疾病,因此脾胃较弱的人不宜多吃,尤其是对过敏体质的人更是不可食用。
5、油腻类食物
这类食物包括动物脂肪以及油炸和油煎的固体食物。油腻食物会对脾胃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外感疾病、黄疸和腹泻的人应该避免食用。
中药需要煎煮多长时间?
根据药物的特性来决定熬煮的时间:
1、矿石和贝壳类中药
这类中药比较坚硬,煎煮起来有些困难,因此需先将其捣碎,再进行煮制。初次煮2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材。例如,龟壳、石决明子、石膏、龙骨和磁石等。此外,沉淀比较多的药材,如糯稻根和灶心土,及一些重量轻、量大的植物药,如夏枯草和竹叶,应该先煎煮,以便澄清汁液。
2、珍稀的药物
这类药物应尽量缩短与其他药物一同煎煮的时间,可以单独煮两到三小时,然后将汁液与其他药液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