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促进脾胃健康的方法

揉带脉
脾脏负责运化,脾胃功能虚弱导致运化不畅,体内湿气滞留。按摩腰带脉一方面能壮脾阳气,另一方面激活腹部两侧的胆经阳气,迅速排除腹部积聚的水分。当然,如果觉得按摩力量不够,也可以用手握拳敲击。顺便提一下,这种方法对于治疗便秘也非常有效,可以说效果很快显现。
吞咽唾液
口水是人体内一种很好的养肠胃的药物。中医理论认为,口水可以滋润五官、美化皮肤、强化牙齿、增强筋骨健康、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衰老。就像春秋时期的老子所说,灵丹妙药虽然好,但与自身的津液相比并不重要。古代健康专家陶弘景也曾指出,食用玉泉的人可以延年益寿,排除疾病。
踏足工作
脚尖着地,抬起脚后跟,抬高多少呢?胃的经络经过脚的第二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位置。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请经常锻炼脚趾。可以尖着脚走路,踏脚尖站立十几分钟,踏脚尖时尽量抬高脚尖。
推腹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排除人体内的三种废物(废水、废气、大便),而这三种废物是导致人们生病的原因。正因如此,古人常说只要从根源着手解决问题,就能轻易实现 理想的健康。
跪膝法
这种方法能够降低血压,促进血液流向胃部,从而改善胃部功能。
拉筋
人体的肝、脾、肾经都会经过大腿,通过拉筋可以有效地拉伸和刺激这三条经络,同时也可以起到烹饪的作用。
捏脊法
按摩脊椎,从尾椎到颈部。在按摩时,不必拘泥于穴位。脊柱的两侧是经过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地方,按摩脊椎可以对整个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还可以调整脾胃功能,促进脏腑的协调,畅通经络,平衡气血。用手搓揉脊椎和两侧更为方便快捷,力度可以适中也可以轻柔,总之可以有效地让脊椎发热。
登山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叫作“谷气通脾”。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在繁体字中,谷字的谷写作谷,而谷字的谷写作枢,这两者不能混合使用。唐代的医生王冰对此做出了解释,他解释说谷字是指“谷空”,而脾则是接受的含义。用现代语言来表达,爬山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筋骨,还可以排除身体内部的湿气,也能够使脾脏与天地的气都畅通,使谷气得以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