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艾滋病感染者和易感艾滋病脆弱者的权利是应对艾滋病的重要举措。联合国认为,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六个方面将取得明显进步,具体包括不断扩大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可及性、消除歧视、保护受影响和感染者的权益。

中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例已经过去了25年,中国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并且取得了日益显著的成效——预防了很多新的感染,也挽救了数千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在应对艾滋病方面的努力变得更为重要。尽管中国在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该病依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据统计,2009年,中国有48000人感染艾滋病,26000人死于该病。
明显地,随着我国对艾滋病的应对逐渐成熟,强化对艾滋病感染者和高危人群权益的保护将成为成功应对的关键。和其他国家一样,对中国而言,最主要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通过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控服务来阻止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特别是针对卖淫嫖娼者、吸毒者和男性性行为者。另一个挑战是确保艾滋病感染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拯救生命,预防新的艾滋病传播,包括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在男性行为者中的发生率正在迅速增加,对此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举例来说,自2006年至2009年,男性感染艾滋病的发生率从10.4%上升至19.2%。另外,据预测,到2009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新感染病例将产生在男性的性行为群体中。我们需要迅速加强对艾滋病男性患者的防控措施,以抑制病情的蔓延。消除对艾滋病的污名化和歧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加强这方面工作的重点是首先保护高风险人群的权益,并确保他们不受到歧视。必须通过法律来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保密权、就业权、教育权和医疗服务权,同时全面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消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庭、大众和公共服务提供者对他们的歧视。此外,关键在于培养青年人具备无歧视的价值观,并接受性教育,以实现可持续的认知和态度转变。
担心遭受侵害、受到污名和歧视的人士可能不愿意寻求或接受艾滋病预防和治疗服务。因此,起草的五年行动计划特别强调了确保权益和消除歧视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是应对艾滋病成功的关键。这些社会组织更能够接触到难以接触和受到歧视的群体,而这些群体通常不愿意寻求和接受政府的服务。要使社会组织在中国应对艾滋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需要采取措施确保这些组织能够合法注册、寻求资金支持,并在法律框架下开展工作。公民社会组织不仅能在服务提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能代表艾滋病感染者和高风险人群表达需求和担忧。
要进一步加强必要的应对工作,抑制和扭转中国的艾滋病流行并不容易,但中国有能力,也有资源。中国正在准备下一个艾滋病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11年至2015年),现在是制定目标、优先领域、分配资源时,履行中国政府对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约定。联合国驻华系统继续支持中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承诺,促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更加努力实现联合国愿景——无新发艾滋病感染、无艾滋病死亡、无艾滋病歧视。
作者简介
本文的作者是联合国驻华艾滋病专题组的主席薄纳德(Bernard Coquelin)博士。联合国驻华艾滋病专题组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