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疼痛并非罕见,通常在月经周期前后发生,会让女性感到不适,并需要注意日常的治疗及饮食烹饪方式。

痛经类型
1、气滞血瘀:出现在月经前或月经期间的小腹胀痛、乳头触痛、烦躁、月经量少或月经不畅等症状。可以尝试服用能够舒肝理气、化瘀止痛的药物。在饮食方面,可以选择益母草煮鸡蛋作为食疗方法。
2、气血不足导致的症状包括生理期小腹疼痛、月经量少颜色淡、神疲劳、肤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推荐服用补气养血止痛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同时适量多食羊肉。
3、肝肾功能不足:经期结束后1~2天出现腰酸腿软,小腹疼痛,湿气重,头晕耳鸣等症状。可服用对肾脏和肝脏有益、具有止痛作用的药物。也可以多食用川雄丹参炖鸡蛋。
4、阳虚内寒:在生理期或生理后可能出现小腹感到冷痛,月经颜色较淡,腰酸腿软,手脚不暖,小便增多等症状。需要服用能够温经散寒、滋养血液和缓解疼痛的药物。比如红糖姜汤,在缓解寒性痛经上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温肝、驱寒等功效,而生姜则有温中散寒、缓解痛经的效果。两者结合起来,既能补充气血,又能温暖经脉、活血化瘀。
经期疼痛按摩疗法
1、对腹部进行按摩(可提高腹腔内器官的血液循环,促进腹部微循环,并具有缓解疼痛、调节功能)
解剖位置:指的是从肚脐到外生殖器之间的腹部区域,左右两侧边界为髂前上棘。
进行按摩的方法是:将双手重叠放在小腹中间,用力按压腹部,缓慢按摩,每分钟进行大约10次,直到小腹产生热感为止。整个过程持续5分钟。
2、侧向揉按腹部两侧(有助于舒肝理气、缓解疼痛调节)。
部位:从肋弓下缘到髂骨之间的侧腹处。
按摩手法: 双手轻放在侧腹位置,身体向前倾倒,沿着外侧生殖器方向。动作要连贯,不要来回摩擦,力度适中,以温热感为宜。整个按摩时间为5分钟。
3、轻按子宫区域(刺激子宫穴是女性生殖器的特定按摩手法,能有效缓解不适,有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的功效).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距离脐下正中4寸。往左右各开三寸,四个横指的位置处,即为该穴所在。
按摩技巧:用食指和中指双手按压子宫两侧的穴位,适当施加压力,缓慢按摩,保持酸胀感,每次按摩5分钟,感受到腹部内部热热的感觉最佳。
月经痛如何中医治疗
1、中药口服:经前需调畅,经前一周服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中药,能有效缓解经痛症状。经后则需滋补,经后血海虚弱,可连续服用滋补、益肾、调理中药一周,达到根本治疗效果。我诊治的经痛患者多数为学生或年轻白领,因工作或学业繁忙,诊疗时间有限,因此分阶段治疗方便节约时间,亦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2、中药足浴:脚不孤立,乃人体组成之一,与脏腑、经络密不可分。人体双足是内病外治之关键。利用中药足浴,可使中药液直接温暖经脉、活血止痛,皮肤吸收药物,经络腧穴传导,有效成分直达病灶,无需经胃肠吸收,提高药效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效能。同时,冬季享用足浴,暖身畅经络,一举两得,有效缓解疼痛。
痛经食疗
姜枣糖水
食材:姜、红枣、糖各30克。
烹饪步骤:首先把两个味道洗净,将生姜切成干姜,去除枣核,然后加入糖煎炸,先喝汤,再吃枣。
功效:有温经祛寒的作用。适用于寒性痛经和黄褐斑。
山楂桂枝红糖汤
食材: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克。
烹饪步骤:把山楂肉和桂枝放入砂锅里,倒入两碗清水,用小火煎煮至减少至1碗时,加入红糖调味,煮沸即可享用。
功效:有温经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女性因寒凉而引起的痛经和面色无华的情况。
韭菜汁糖饮
食材:300克鲜嫩的韭菜,100克糖。
步骤:将新韭菜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切碎后取出汁备用。将糖放入铝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稍微煮沸,等糖完全溶解后倒入韭菜汁中即可饮用。
功效:有温经补气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痛经,还可以使皮肤红润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