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流感患者,国内建议使用抗感染药物。但从温疫的理论来看,处方主要应以清热解表和寒凉药物为主,并在临床上进行有效检查。在治疗流感时,建议在清热解表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患者的体质及阴阳虚实情况,辅以扶阳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伤寒论》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主要用于治疗太阳与少阴交感的病症。原书提到,当少阴病初现却伴随发热,且脉搏沉重时,应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汤头歌诀》指出,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发汗和温经的双重作用,主要针对少阴发热的情况。太阳与少阴交感的基本病机源于心肾阳虚,以及感冒导致的表里同病。 因此,麻黄可发汗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则温暖深入寒邪之处。尽管药物仅有三味,但其配伍极为讲究。附子能够激发肾中阳气,抵御外来的寒邪;细辛则以其辛辣之性帮助将寒邪驱散,麻黄则负责解表散寒,消除肌肤表层的寒邪。 这些药物的综合作用使得寒邪能够通过出汗排出,阳气得以顺利外达,从而缓解发热等症状。此方在临床上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及体弱幼儿患者,通常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典型病例:患者陈某,女性,36岁。她在接触流感患者两天后,出现头晕、无力、怕冷、咽痛、口干、出汗以及轻微咳嗽。检查发现舌质红,苔薄白,脉象沉细。咽部呈暗红色,扁桃体未肿大。自服双黄连口服液后,咽痛症状加重。经过诊察,考虑到患者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史,体质虚弱,诊断为心肾阳虚,并复感寒邪伴阴伤。治疗方案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入以下药材:灼黄9克,附子9克,细辛3克,桔梗12克,甘草30克,牛蒡10克,玄参9克,浮小麦30克,霜桑叶10克,以及生姜6片。患者晚上8点服用药物,晚上10点咽痛明显减轻,夜间未出现出汗,早上2点时症状已减轻大半,早上7点再服用两次煎剂后,症状基本消失,仅有轻微咳嗽,随后用三顽固汤止咳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