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是什么?中医如何治疗重症肌无力
更新时间:2024-09-04 09:41:19  浏览: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递出现障碍。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神经内科疾病,年发病率为每十万人中有8例,终生发病率可高达每十万人中有10例。此外,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倡冷热水交替洗澡的方法。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受影响的肌肉易感疲劳,经过休息后可部分恢复。全身的肌肉都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眼部肌肉。呼吸肌的受累会导致肌肉无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历代中医对重症肌无力有系统的记载,但从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来看,此病应归属于中医的虚证范畴。

虚证与一般的虚证不同,它同时包含虚弱和损伤的双重含义。虚弱主要关注功能,而损伤则侧重于身体。因此,虚证可以看作是对多种慢性病在身体和功能上造成严重损害的概述。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功能障碍和实际损伤。它的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具有虚证的特征。因此,重症肌无力并不是一种普通的虚证,而是本质上属于虚证疾病。

早在公元一、二世纪,祖国医学就已认识到虚损证的存在。《难经》中的十四难提到了一些相关情况,包括皮肤和毛发的损伤、血液虚弱导致器官失养、肌肉萎缩影响饮食、肌腱功能下降等,以及骨骼健康受损导致的活动障碍。历代医者对虚损的理解也相当深入。根据中医的虚损理论,结合脾胃理论中脾主肌的相关认识和临床应用,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诊断应为脾胃虚损。通过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和分类,可以分为睑废、痿证和大气下沉等类型。

眼睑下垂是重症肌无力的一种常见表现。《北史》记录了眼睑下垂导致视力受限的情况。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提到,眼睑下垂被称为“唯目”和“侵风”。《圣济总录》第110卷则称其为“眼睑垂缓”,而《黄庭镜》的《眼经大成》则称之为“眼睑废”,后人习惯称之为“上眼睑下垂”。

重症肌无力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身体部分或全身的骨骼肌容易疲劳,并且在病程后期可能出现骨骼肌萎缩。《素问・层论》根据无力的原因、病变部位、临床症状以及五脏的相关性,将其分为皮痿、脉痿、筋痿、肉痿和骨痿等类型。其中,肉痿的表现与重症肌无力的症状非常相似。《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到:若脾脏受病,四肢则无力,其原因何在?岐伯解释说:四肢的气息依赖于脾脏,但并未通过经络发挥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脾脏的损伤。如今脾脏的疾病使其无法为胃提供津液,导致四肢同样无法获得所需的津液。气虚导致脉道不通,筋骨肌肉也无法正常生长。这段讨论表明,四肢无力、软弱和阳痿的情况是由脾脏的问题引起的,脾脏的功能无法支持胃的津液,从而造成气血不足,进而引发肌肉病变。这种现象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有很大的一致性,现代临床观察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重症肌无力会导致面部肌肉无力,表现为说话声音逐渐减小、模糊不清、说话费力、吞咽困难以及饮水时呛咳等症状。声音嘶哑在中医上被称为声音沉默。重症肌无力引起的声音嘶哑,源于脾气虚弱、肺气不足和肾气虚衰,导致气机无法有效地推动声门,从而使声音变得嘶哑。对于吞咽困难,中医认为与肾脏有关。咽喉是胃的一个部分,上连接咽,下连接胃,是胃接收食物和水分的通道。如果脾胃虚弱,则无法有效吸收和运输食物;而肾的功能也与胃密切相关,胃肾功能损失会造成吞咽困难。

呼吸困难是肌无力的一种危急状态。中医将其称为“大气下沉”。例如,张锡春在《医学参西录》中提到,胸部气息下沉,导致气短,使得呼吸不足。可能会出现费力呼吸的情况,感觉快要窒息,甚至有可能导致呼吸暂停,危险性极高。

综上所述,尽管中医没有明确的重症肌无力这一病名,但根据临床特征和中医理论的理解,将其归为脾胃虚损更为恰当。同时,可以根据病变部位、病性和病机,分别诊断为眼睑废、阳痿证和大气下沉证。通常情况下,成年人及青少年的眼肌状况多属于眼睑废物,而轻度、中度全身性重症肌无力以及晚期重症伴随肌萎缩的成年患者则更倾向于被诊断为阳痿证;而成人的重症激进型则主要归属于大气下沉证。

重症肌无力的成因包括遗传因素不足、后天失调、情绪刺激、外邪侵袭、治疗不当或术后失养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脾胃气虚,进而逐渐演变为脾胃损伤。因此,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机是脾胃的损害。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关键所在。脾主升运,如果脾虚则气无法正常上升,从而导致上睑无力下垂;脾还主宰四肢,脾虚会导致滋养不足,令四肢无力,无法随意活动;胃则负责食物的消化和降纳,与脾相互关联,若脾虚胃弱则升降功能失常,致使吞咽困难和容纳松弛;此外,脾气主要负责升高,充盈肺部,若积聚于胸部则会影响呼吸,导致脉搏减弱和中气下沉,若气滞于胸部,呼吸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主要是脾胃功能减弱,但也与其他脏器有密切关系。脾脏的疾病会影响到其他脏器,而其他脏器的疾病也会对脾脏产生影响,这样就会导致多脏器之间的相互关联,即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但主要的矛盾仍然是脾胃虚弱。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肝脏是储存血液的重要器官,与眼睛有密切联系;肝脏的血液状况影响视力。肾脏负责储藏精气,五脏六腑的精华都与其相关。如果肝脏血液不足,眼睛无法得到养分;而肾精不足时,视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可能会出现复视、斜视、视物模糊或视觉疲劳的情况。脾胃是气机升降的关键所在,气从肺出发而根植于肾,需要脾在其中起到调节和转移的作用,以确保宗气充足以供呼吸之用。脾胃虚弱导致机体运作不畅,湿气聚集形成痰液,进而阻碍肺部功能,可能会出现胸闷、疼痛和气短等症状。脾脏疾病以及肾脏问题,导致肾脏无法很好地吸纳气体,使得气难以归位,甚至可能导致大气沉降,出现肌无力的危机状态。声音粗哑、发音不清晰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与脾、胃、肺、肾的病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患者出现心悸和失眠等症状,这些是由于脾胃虚弱和心血不足引起的。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辨证施治,我们对1987年4月至1991年6月期间收治的23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系统观察,并对58种中医证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肌无力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松、舌头肿胀、齿痕淡白、脉搏微弱等。因此,认为该病以脾胃虚损为主的观点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