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生网
一起养生网
紧急避孕药不宜成为主流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不良反应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1-28 21:31:49  浏览:

每年寒假、春节和十一长假等时,药店的销售药品数量明显增加。这其中包括了紧急避孕药,而购买者主要是年轻女性和学生。

超过40%的女性每年都会使用紧急避孕药,而大约13%的女性将其作为常规的避孕方法。根据某市场研究公司对2004年医药零售市场口服避孕药的监测数据显示,紧急避孕药的销售额占到了所有避孕药销售额的2/3,远远超过了常规避孕药的使用量。

紧急避孕药的诞生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人口增长高峰期。

一家知名药业公司的紧急避孕药宣传资料中介绍,紧急避孕药的研发始于80年代,旨在满足我国人口高峰时期的需求。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推进,紧急避孕药的概念逐渐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

经过快速的研发和试验之后,仅仅一年后,紧急避孕药在90年代末期开始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有数据显示,有97%的紧急避孕失败的妇女在购买药物时并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指导。同时,只有9%的药剂师了解紧急避孕药与普通口服避孕药之间的区别。

对于紧急避孕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

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是一种大量的妊娠激素,它含有的激素量相当于通常服用8天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量。我国女性常用的紧急避孕药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左炔诺孕酮和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是一种明确标记为非处方药的药物。它是一种强效合成孕激素,每片药含有0.75毫克的孕激素,而通常的短效口服避孕药中,每片药含有0.125毫克的孕激素。

女性过量补充外源性荷尔蒙,特别是妊娠荷尔蒙,可能会导致荷尔蒙失调、代谢系统紊乱以及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相关症状。因此,我们建议在使用药物时要谨慎。紧急避孕药的使用频率应控制在每年不超过3次,每月不超过1次。

为了这个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在他们制作的《计划生育服务提供手册》中指出,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包括在服用后1~2天内出现少量不规则出血、恶心、呕吐、乳房疼痛、疲劳、头痛等。同时,月经可能会比预期的提前或推迟。

然而,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对于紧急避孕药的风险问题一直没有达成准确的共识,尤其是关于它是否会引发异位妊娠的争议仍然持续不断。

有一篇有关异位妊娠的投稿在网上迅速传播。投稿的作者是一位妇产科实习医生,他提出在3个月内接诊了30名异位妊娠患者,其中有19人服用了贾斯汀。

全球各地监管紧急避孕药采取多种新措施

在美国,药店需要有专业的药师和健康咨询员。药师在出售药物之前,必须先了解女性的月经周期和性行为时间,初步评估是否怀孕,并告知药物可能的副作用。购药后的1周和3周,药师会进行两次电话回访,以判断是否有副作用和月经是否正常。

在日本,药店不能出售必需的女性用品,女性必须前往医院就诊。此外,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紧急避孕药从处方药改为非处方药的决定激起了广泛争议,最后的结果是只有在药剂师和健康咨询师的指导下才能购买此类药品。

我国福建省药监局于2009年12月31日发布通知(闽食药监市[2009]406号),要求加强紧急避孕药品的监管工作。该通知旨在进一步贯彻福建省有关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性终止妊娠的条例,以防止紧急避孕药品被用于终止妊娠的情况发生。此举旨在保障妇女的健康,对紧急避孕药品进行加强监督管理。

根据通知规定,顾客在购买紧急避孕药品如米非司酮(10mg)等非处方药时,必须提供个人身份证件。药店必须设立销售紧急避孕药品的专用账簿,详细记录顾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药品种类以及数量等信息,以便相关部门进行检查。

当前,在紧急避孕药的使用及市场监管方面,无论对用药风险如何讨论,国内外已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紧急避孕药应在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使用,并且销售方式非常严格。同时,作为一种紧急避孕产品,紧急避孕药不应成为广泛使用的主流避孕药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推荐商品广告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