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形成性别意识的关键期在1岁半至3岁之间,而到6岁时性别认知则完全成熟。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婴儿的性别角色,以避免性别角色的混淆。

怎么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呢?
1、不能凭个人观点主观判断性别的优劣,性别差异是在与婴儿的接触、交往以及抚养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显现出来的,对婴儿的成长有不良影响。
2、我们对婴儿有对应性别的期望,会根据性别进行不同的对待。如果你坚持为你的宝宝选择适合他性别的衣服,给他一些与性别相关的玩具,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与他交流和解决问题,让他在我们的期望、暗示和引导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
3、男婴应当学习父亲的男性行为方式并与母亲保持良好的父子关系,女婴应当学习母亲的女性行为方式并与父亲保持和谐关系。这对男孩的男性化和女孩的女性化有很大帮助。可以尽量让宝宝和家庭中相同性别的亲属多接触,多一起进行共同活动。
4、采用有针对性的鼓励方法。男孩子喜欢流泪。男孩子为何喜欢这样呢?当他表现勇敢时,我们可以表扬他,给予鼓励。这种方式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认识到性别和行为之间的关联。
5、婴儿与性别伙伴互动的机会很多,并且参加了各种游戏,以此培养与性别相关的角色认知。我们应该引导婴儿树立性别英雄作为榜样,不断学习与其性别角色相符的特质和行为。
有哪些事情是孩子不能做的?
胯下的裤子
乳儿穿胯下的裤子只适合一岁左右。家长们切勿过于简化对待此事。当孩子已经三岁,还继续穿胯下的裤子出门,会使孩子感到不适,性别容易被混淆,还容易滋生细菌,对健康不利。这样继续下去的危险在于,孩子不知道保护自己的隐私,容易给心怀不轨之人带来机会。鉴于目前儿童犯罪情况频发,这样的行为是十分危险的。
厕所卫生间真脏
孩子还小,可能不太理解?错了。回忆一下我们自己小时候,虽然不懂男女性别的本质,但也能区分无知和有知的不同。从小开始,我们就不应该带宝宝进入与他们性别不符合的场所。我曾经认识一个男孩,总是跟着妈妈走,上了小学之后,还到女厕所上厕所,老师都很吃惊。这正是因为妈妈总是带他进女厕所的原因,导致了他在那么大的时候性别意识模糊。我们应该通过男女有别的行为来加强他们的性别认知。
家长偏好
在很早以前,有些家庭为了好好抚养男孩子,会让他们穿上裙子扮成女孩子,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个行为会对孩子的性别认知产生影响,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婚恋关系,这一点已经有很多报道证实了。虽然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中性打扮,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按照自己的偏好来为孩子选择服装,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理解性别差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