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不适是妇科常见疾病,对女性的危害十分严重,患者在发作期间会极度痛苦,因此我们需重视治疗方法,中医疗效非常显著。

引起痛经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子宫内膜异常剥离引起的痛经。其次,宫颈狭窄和子宫肌瘤也会导致痛经。此外,经期前综合症、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囊肿等也可能引起痛经。另外,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不当、过度劳累等也是导致痛经的原因。因此,为了缓解痛经,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引起痛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宫颈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是月经排出受阻,从而引发痛经症状。
2、子宫发育不良易导致血液供应异常,从而引发子宫缺血、缺氧,导致痛经。
3、当女性子宫位置异常,出现极度向后或向前弯曲的情况时,会导致经血无法顺畅流出,从而引起生理痛。
4、一些女性因为精神和神经的因素而对疼痛过敏。
5、母亲和女儿痛经之间存在着遗传因素的关联。
6、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内分泌因素的相关性。
推拿调节痛经是中医的一种有效方法
1、轻拍腰部:用双手轻轻地以适度的力量轻拍自己的后腰及骶骨部位,力度要均匀,左右交替进行,每分钟约100次,直到感到略微温暖为止。
作用:中医将月经称为天癸,实际上指的是肾精,腰部是肾脏所在之处,因此按摩腰骶部能够起到补充肾精的作用,达到止痛调节经期的效果。
2、按摩太冲穴:先用左手的拇指指腹揉捻右脚的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中间),要感到酸胀的感觉才适宜,一分钟后再换右手的拇指指腹揉捻左脚的太冲穴一分钟。
作用:在中医理论中,太冲脉被认为是充盈的,在月经周期中尤为重要。太冲是肝经上最关键的穴位,对于女性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经期疼痛的女性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肝郁气滞,只要经络通畅,痛感就会减轻。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舒肝通络,缓解疼痛的症状。
3、按摩、擦拭小腹:把双手叠放在小腹的中间,轻轻地以缓慢的动作按摩小腹,每分钟约10次的频率,直到小腹有一种温热感为准。按摩小腹5分钟后,再用双手从后面向前方的单向斜擦小腹的两侧,朝向腹股沟的方向,以达到温热的程度。
作用:子宫位于小腹区域,通过按摩小腹可以增强小腹内的微循环,缓解疼痛感。
4、按摩子宫穴: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距离脐下4英寸,偏离中央3英寸。刺激子宫穴是促进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有效方法,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经痛并调理气血。
在经期期间,有些食物应避免食用,以减轻可能出现的生理痛。以下是经期饮食的禁忌:
1. 咖啡因:避免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和巧克力。咖啡因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经期症状。
2. 糖分和高脂肪食物:减少摄入过多的糖分和高脂肪食物,如蛋糕、糖果、油炸食品。这些食物可能会增加身体的炎症反应,导致更多的生理不适。
3. 盐分:尽量减少摄入过多的盐分,以避免水肿和腹胀的发生。
4. 乳制品:有些人在经期期间对乳制品过敏或不耐受,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和腹痛。
5. 酒精: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加重经期症状和引起不适感。
尽量避免或减少上述食物的摄入,可以帮助缓解经期的生理痛,并提高身体的舒适度。
1、部分生理痛患者是由于湿热引起的宫腔结块。这些患者再次摄入辛辣和温热的食物,会加剧盆腔充血和炎症,使子宫肌肉过度收缩,从而恶化生理痛。具有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烟草、烈酒、辣调味料等辣的温热食物,痛经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或少吃。
2、禁止食用生冷食品:女性在平时或生理期时喜欢食用生冷食品,会导致血液冷凝、血液循环受阻,不通则痛。经常食用这种导致痛经的食品,容易损伤脾阳,导致寒湿不化,伤害下焦。这会影响细胞内的血液循环,引起痛经。因此,身体气阳虚弱的人或女性在生理期或生理期前后,应避免食用生冷性食品。这些食品包括各种冷饮、冷冻饮料、冰镇饮品、生拌凉菜、螃蟹、田螺、蚌肉、蛭、梨、柿子、西瓜、黄瓜、菱角、柚子、橙子等。
3、禁止食用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具有酸性寒凉的味道,对血管有收缩作用,会导致血流不畅,不利于经血的正常排出,痛经的人不宜食用这类食物。常见的酸性食物有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杨梅、草莓、杨桃、樱桃、枣、芒果、杏子、李子、柠檬等。
痛经食疗
双皮蜜
所需食材: 1个柚子,60克陈皮,适量的白酒和500克蜂蜜。
制作方法:将一个去皮的柚子切成小块,与陈皮一起放入瓶中。加入适量的白酒,浸泡6小时。然后将其煮至柔软,再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每天早晚各取2勺与清水冲洗。
作用:促进气血运行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