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即将来临,意味着天气将逐渐变凉。这个时候也是疾病易发期,容易感染感冒。你了解白露养生的注意事项吗?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不生病,白露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白露养生防病的七个注意事项。

白露的要点
1、最好睡觉时晚上关闭窗户。
民间常有这样一句谚语:白露时节暴露身体容易感冒腹泻。随着夜间温度逐渐降低,应摒弃凉席,关紧窗户,穿长袖衣物入睡,床头备一件薄棉被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容易受凉导致腹泻。尤其是病患、老年人和体弱者,必须根据气温变化调整衣着。
2、消化系统不健康的人最好不要食用海鲜。
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起来,出现了白露节气。为了抵御干燥,我们在饮食上可多食用一些清热生津、润肺阴的食物,如梨、蜂蜜、黑芝麻、百合、银耳莲子粥、山药、枸杞子、沙参、麦冬等。尽量避免辛辣油炸食物的摄入,如韭菜、大蒜、葱、姜、炸鸡腿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加重秋季干燥的症状。对于患有哮喘、气管炎、咽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应尽量避免食用带鱼、螃蟹、虾、韭菜、辣椒等食物。
3、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尤其在秋天。
在这个季节,有些人容易感到秋天的忧郁。所以,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事物,跟家人多交流,多散步,参加团体活动等,让心情保持愉快,适应秋天的收敛气息,减缓庄严氛围对身心的影响,以平静的心态渡过这个忙碌的秋天。同时,要注意持续收拢精神,不要心猿意马,安静养神,尽量摒弃杂念,达到心境平和的状态。
4、睡前泡脚有益于滋养肾气。
常言道说冷从脚下开始。对于北方人来说, 尤其是对寒冷承受能力较差的人而言,白露过后更需要特别注意保暖脚部,以免受到寒气侵袭。
从白露节气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一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冷、乏力等症状。在中医看来,这是肾气不足的体现。
因此,补充肾气。晚上大家可以泡脚,用温水浸泡脚踝,水勿过踝,持续时间为15至30分钟,最好至身体发热。同时泡脚时,可顺便按摩耳朵和腰部。
5、不要穿露肩装出门。
古话说:“白露有露气,早晚需留意。”白露时节气温凉爽,要特别留意胸部不能露出,尤其是早晨要多穿一些衣物。白露过后,天气变得更凉,一吹风就容易感冒,人们应尽量避免赤膊、赤脚,穿衣时不能再暴露身体,要注意保暖。
如今,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时尚追求,喜欢穿吊带服装,露出腹部穿梭在街头,展现青春的美好。然而,若故意暴露背部和腹部,那美丽的称号就变成了春天里的寒冷。
6、请在晚上10点30分之前休息。
在晚上12点以前的阴阳交接时,最好在晚上10点30分之前就寝,最晚不要超过11点。熬夜会伤害阴气,成为夜猫绝对不可取,不仅违反身体健康规律,还会降低免疫力。只有保证充足睡眠,人体才能充满活力。
随着白露的降临,天气变得更冷,潮湿逐渐减少,导致湿气引起的胃肠不适症状有所缓解。在这个节气里,不再需要担心潮湿,胃口也逐渐变好。
7、增加运动以预防支气管疾病。
秋季是患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风险较高的季节,必须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许多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担心感冒后会引发哮喘发作,感到焦虑不安,还担忧进行体育锻炼会导致体质下降,令病情恶化。其实,适当的体育锻炼对这类患者是有益的,他们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比如坚持每天慢跑、打太极拳、练习气功等,甚至经常唱歌都有助于控制和预防这种疾病。唱歌时只能采用腹式呼吸,这可以增加肺活量,减轻肺部压力。此外,唱歌还可以提振精神,激发身体潜力,使身体从静止状态进入活动状态,同时心跳加快,肌肉紧绷,有助于抑制咳嗽的发作。
当秋天来临时,正是人们出行的理想时节。不过,有很多旅行者在途中出现了类似感冒的症状,例如鼻子发痒、频繁打喷嚏、流鼻涕、泪水、喉咙发痒、耳朵发痒等。实际上,并非都是感冒,而是花粉过敏。
在这个季节,保持健康的关键是要增强身体锻炼,比如每天散步、慢跑或者周末去登山。另外,要注意避免早晚着凉,积极预防过敏性疾病。
8、积极防范季节性疾病
白露时节,正值夏入秋时,气候多变,若不注意可能导致旧病复发或引发新病,因此应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尤为重要。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时,需格外谨慎,因其呼吸系统抗病能力较弱。加之气温波动,容易导致气管炎等疾病复发。秋季各类过敏原也逐渐增多,过敏体质者应远离过敏源,以免引发过敏症状。
秋季也是肠胃疾病易发的时期,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腹泻。随着天气变冷,人们的食欲会增强,肠胃功能负担加重,容易诱发胃病。
注意饮食卫生,少食多餐,定时适量进食,戒烟戒酒,增强胃肠适应力,避免酗酒暴食,过多食用甜食、油腻食品会诱发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便秘时间不宜过长,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若患有痔疮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