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除了传统认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祛风胜湿的功效外,还能通利九窍明目。因此,它可以治疗头痛、口疮和眼睛疾病;它可以治疗寒疝和阳痿;外出四肢,达到皮毛,治疗风湿痛;它可以打开肺气,行走原因,温肾,缓解咳嗽和哮喘,排尿不良。
●细辛用量不必局限于“不过钱”,《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并认为“长服明目”;“三两”用于当归四逆汤,换算其用量也超过了“过钱”的标准,但需要煎煮30分钟以上,以降低毒性。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严艳丽教授出生于中医家庭,是河北省第二、三、四批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他有40多年的医学经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辛的临床应用有独特的见解。现介绍如下。
《神农本草经》首载细辛,并列细辛为上品,又称“小辛”、“细草”、“少辛”。其中,小、细、少因其“根细”而得名;“辛”因其味道而得名,如《本草蒙泉》所说:“它的根很细,它的味道很辛...因此,它被称为细辛。由于其产地和加工不同,又有北细辛、川细辛、华阴细辛、辽细辛、制细辛等不同称谓。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肾、心经。
细辛 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
细辛又称细参、烟袋锅花。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因其根细味辛而得名。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芳香,先端生叶一两片。花单生叶腋,靠近地面,常紫色,钟形。中国约有35种,如细辛、北细辛等。全草药(由于地上马兜铃酸含量过高,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2005版《中国药典》改为根、根),性温、味辛、温经散寒、化饮、祛风止痛,主要治疗风寒头痛、痰咳喘、风湿痛、牙痛、鼻渊等疾病。
细辛生于森林下腐植层深阴温处。常见于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下,灌木丛密集,沟底稍湿,森林边缘或山坡森林下温地。细辛的四大主要功效
解表散寒温经
细辛味辛,性温;它的性浮上升,辛可以分散和行动。《素问阴阳如大论》载:“气味,辛甘发散为阳”。因此,阎艳丽认为,细辛不仅可以疏散上下的风邪,还可以消除表中的寒邪;对于阳虚外感的证据,可以用麻黄和附子来治疗。比如《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
温肺化饮止咳
《神农本草经》载:“主咳逆”,“药性论”称之为“治咳逆上气”。对其止咳机制,阎艳丽认为,辛味走其喜则入肺,肺主宣发肃降,肺宣降功能正常,则咳嗽。本经疏证认为,“本经主治咳逆者,风寒依胸饮”所致,因肺属金而主皮毛。冷饮伤肺,肺伤气不降,咳逆上气的症状出现。细辛辛辛入肺,温能散寒,所以主之。可见,细辛止咳的用途,其实是“温肺化痰饮”之功。因此,可以选择风寒、肺寒或寒饮引起的咳喘症,效果也比较明显。
祛风胜湿止痛
《神农本草经》称为“百节拘挛、风湿性关节痛、死肌”。《神农本草经疏》说:“盖痹和死肌都是感地的湿气,或者是风寒。风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开窍,所以治疗上述风寒湿病也是如此。”阎艳丽认为,瘫痪症多用于寒湿患者,并与羌活、藁本、牛膝、狗脊等药物配合使用。湿热伤阴者可根据病情在合理配伍的情况下考虑使用。
通利九窍明目
《神农本草经》言细辛“久服明目,利九窍”。严艳丽认为,其明目效应属于通利九窍的范畴,因为九窍包括眼、耳、口、鼻、前阴、后阴。临床上可用于迎风流泪引起的视力模糊,以及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牙龈炎、龋齿引起的牙痛。比如《龚氏经验方》用“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一次一次就能愈合”。
用量不必局限于“不过钱”
关于细辛的用量,阎艳丽认为,所谓的细辛不过钱,过钱的生命是相连的,也就是说,单用细辛,或者细辛没有被冲走的时候,用量不应该超过一个钱(3克)。因为《神农本草经》把这个产品列为上品,认为它“长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其中细辛使用“三两”,即使按“古之一二,今之于一钱”(《本草刚目》),其用量也超过了“过钱”的标准;此外,据研究,东汉制一两相当于现代**克(《中国衡量史》)。现代研究认为,细辛中的有毒成分是黄樟醚。经过30分钟的煎煮,黄樟醚的毒性成分含量大大降低,只有原料的2%,不足以引起中毒。细辛与附子、白芍的配伍可以降低相应的毒性。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临床应用细辛时的剂量,大剂量时煎煮30分钟以上。
总之,阎艳丽认为,细辛可以治疗头痛、口疮、喉咙痛、牙痛和眼睛疾病;冷疝和阳痿可以治疗。走出四肢,达到皮毛,治疗风湿痛;能开肺气,走路,温肾,治疗咳嗽哮喘,排尿不良。可以证明临床中外感和内伤疾病的选择。但细辛辛温,《本草汇言》云:“其性升散发燥,故凡病内热,火上升炎,上盛下虚,气虚出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律禁用。阎艳丽警告说,临床应用的原则是“详细辨证,有证就用药”。要记住《本草经集注》中提到的“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消石、滑石、反藜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