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痛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中就有对女性经痛的相关记载,中医对女性经痛的关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根据中医理论,女性经痛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气血不通导致的疼痛”,即因为气血受阻而引起的经痛;第二种是“营养不足导致的疼痛”,指的是因为肾精不足、身体虚弱和气血淤滞而引起的经痛。
大多数女性在结婚后经痛会得到缓解。
黄健玲详细说明,西医学将经痛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也称作功能性痛经,通常指在没有显著的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常见于年轻女性;而继发性痛经则多由于男性生殖器官的一些器质性疾病引起,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盆腔淤血症以及子宫颈口的粘连或狭窄等情况。
黄健玲指出,大多数美少女的经痛属于继发性痛经。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寒性食物、喝凉水或冰饮、在生理期被雨淋、以及感冒发烧等,都会导致寒气凝聚,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引发经痛。此外,南方的寒湿气候,食用寒湿食物(如泥鳅、青芒果和荔枝)也可能导致气滞血瘀,引发疼痛。此外,过度的学习压力和情绪抑郁也可能是经痛的因素。
中医针灸对疼痛的缓解效果更为迅速。
原发性痛经通常发生在月经前后,一般比较容易治疗。在月经前可以尝试一些中药材,或通过药物改善气血循环。如果希望快速止痛,可以选择针灸治疗,如扎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效果会立刻显现。
年轻女性的痛经通常在第一次来月经时就开始,可能与子宫的角度有关,例如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或者是由于月经通道过于狭窄所致。黄健玲表示,女性在结婚生子后,这种情况常常会有所改善,而继发性痛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得到缓解。
黄健玲特别指出,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继发性痛经的女性,但年轻女性也很容易患上这种疾病。目前,在中医院妇科门诊中,这类病例并不少见。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年轻女性不宜晚婚,因为这种病是由于生殖系统功能受限所引起的。根据诊疗经验,结婚生子通常能改善这种状况。
女性在经历经期疼痛时,需注意泌尿系统可能出现问题。
黄健玲特别指出,已婚女性往往经历继发性痛经。如果女性在经期伴随腰痛、高烧、经量增多、下腹坠痛、体温上升,及经血颜色变为淡茶色或有异味,疼痛加剧且持续时间延长,伴随恶心、呕吐或腹泻的症状,那么可能是由于子宫后位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
例如,导致经痛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被认为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妇科疾病,而经痛则仅被视为其症状之一。
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5到30岁,错过这个阶段是非常可惜的。“许多女性在三十岁时仍然面临人流手术,要知道,人工流产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大因素,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会引起严重的经痛。”黄健玲特别指出,当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严重时,很多治疗方式都是采用手术切除子宫。
由子宫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与一般的原发性痛经有很大区别。原发性痛经通常在月经开始时就会疼痛,且疼痛的间隔时间较为规律,疼痛程度相对稳定。而继发性痛经则是月经进行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感觉疼痛,并且每次的疼痛程度都比上一次更严重。
如果女性出现这种情况,必须立刻去医院就诊,并进行B超检查,绝不能耽误病情。黄健玲表示,之前她接触过许多因痛经而导致心搏骤停的患者,耽误治疗有时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