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女性常见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呢?下面介绍几种中医的方法,包括按摩、刮痧、拔罐、灸法和敷法。

试试以下五个方法来缓解痛经。
按摩
首先,用拇指按压肚脐、气海、关元、中极、归来和三阴交穴位,每个穴位按摩半分钟。然后仰卧,在右手掌的帮助下,揉按下腹部(脐以下)约3分钟,接着从脐部向耻骨联合方向推摩30分钟。从月经前一周开始自我按摩,每天进行一次,直到月经干净后三天结束。这种方法有助于缓解痛经。
搔爬
本文介绍了一些刮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首先,要对以下穴位进行刮拭:椎大、肩井、织大、盲膏、关元、至中极、地机、三阴交、五次。如果肝气郁结,还需要对太冲经穴部位进行刮拭;如果气血虚弱,则应重点刮拭足三里和命门经穴部位。需要注意的是,对足三里和命门经穴部位的刮拭要轻柔缓慢,每个穴位的刮拭时间为3分钟,其他穴位则可根据个人情况采用3~5分钟的时间。
拔罐
按摩师应选用适宜大小的玻璃罐,通过闪光方式将罐吸附在肾俞、胸腰(背)、骶椎两侧和下脑穴等穴位上。每次可拔出2-3只罐,每日留置罐25-30分钟,每周进行1次,共进行7-10周的疗程。
灸法
(1)选择关元、气海、曲骨、外陵和三阴交穴进行治疗。使用艾卷温和的灸法操作,每次选取3个穴位,每个穴位施灸大约20分钟,连续治疗4天。对于腰痛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肾俞穴的灸疗。进行4次治疗为一个疗程,治疗间隔为4天。适用于经痛患者,一般在月经前2天进行灸疗可以缓解经痛。
在月经来潮前的最后两天进行灸法可以减轻痛经的症状。
(2)针对神阙和子宫穴进行灸法处理,按照常规的方法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无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广木香各15克,并将药研细,加入1克冰片,混合后倒入储瓶备用。施灸时,每次取30克药,用适量的姜汁(或黄酒)调和成膏状,分别涂抹在神阙和子宫穴上,再盖上纱布(或油纸),最后固定橡胶膏即可。每2天更换一次药,月经前3天(或生理期)进行灸法处理。
粘贴方法
将当归、吴氡、乳香、无药、肉桂、细辛各50克和樟脑3克准备好。首先,将当归、吴氡、乳香、无药、肉桂、细辛煎煮2次,将煎出的液体浓缩成糊状,然后与适量的乳香、无药液混合(溶于95%乙醇),晾干后研磨成细末,最后加入樟脑备用。在月经前3天,将5克药粉用黄酒调成糊状,外用于脐部,再用胶布固定。
取10克肉桂、20克吴茱萸和20克茴香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酒搅拌成糊状。然后敷在脐部,并加热保温。每日使用1次,连续使用3天,适合于经期前出现的寒凝血瘀型痛经症状。
说明:上面所提到的方法只是可以减轻经痛的一些方式,在经痛发作时可以起到缓解的效果。要真正预防经痛的发生,需要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适当进行锻炼,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在经期内,不要用冷水洗脸、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