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过敏一般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的。
(1) 体质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具有过敏体质,包括患有哮喘、荨麻疹史,或者有过多种药物过敏或花粉过敏的史。
(2)药物引起的原因通常是因为灸感染:草药中可能含有一些刺激性物质。有些人取下灸盖的烟油,涂抹在患者的前臂内侧,结果在10小时后,涂抹的部位感到痒,并出现过敏性皮疹。
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皮疹最常见。
症状包括在穴位周围地区出现局限性的红色皮疹和全身范围的风团样皮疹,同时伴有全身发热、难以忍受的瘙痒。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出汗以及细腻的脉搏。
过敏反应的发生时间:穴位注射往往在即时或短时间内发生,而灸则可能持续1到数小时。据文献报道,过敏反应最长可达10小时。对于因灸而引起过敏反应的患者,经常在以后的灸治疗中会反复出现该过敏反应。
3、预防方法。
(1) 在询问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病史之前,需要仔细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是否对针灸有过敏反应的病史。如果病人曾经在其他部位接受过注射治疗并有过敏反应的情况,那么在使用针灸疗法时也需要谨慎对待。
(2)当发生先兆性的过敏反应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灸疗和穴位注射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灸疗和注射的操作。
4、对于那些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性皮疹的患者,在停止艾灸后的几天内通常会自然消退。
在这段时间内,建议使用抗组织胺、维生素C等药物,并多喝水。如果出现发烧、奇痒、口干、烦躁不安等症状,可以适当使用皮质类激素,比如每天服用20-30毫克的强的松。中药凉血消风方剂也有一定的疗效。
当面色苍白、出汗和脉搏微弱时,除了通过肌肉注射抗组织胺药物来处理外,也可以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必要时还可以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