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导致牙痛的主要口腔疾病有龋齿、急性牙髓炎、牙周炎以及急性根尖周炎等。龋齿患者的牙齿上会出现蛀洞,当遭遇冷、热、酸、甜等刺激(包括食物嵌入蛀洞中)时,会引发牙痛;一旦去除这些刺激,牙痛会立即缓解。最常见的牙痛通常是由急性牙髓炎引起的,其疼痛特点为自发性和阵发性,遇到冷热刺激或在夜间睡眠时疼痛会加剧。其他原因导致的牙痛机制有所不同,但冷热刺激常常会使疼痛加重。
冬天气温低,人们在呼吸时牙齿会接触到冷空气。特别是在感冒鼻塞的时候,牙齿与冷空气直接接触,容易引发牙痛。此外,虽然室内温度较高,人们多吃温热的食物,但热刺激同样可能导致牙痛,尤其在冷热交替的情况下,牙痛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除了温度之外,冬季的其他气象因素(例如湿度、风力和日照)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牙痛。冬天空气干燥,正值蔬菜淡季,人们容易上火,从而引发喉咙和口腔相关疾病。现代气象与健康研究表明,在冷锋经过或冷空气影响的情况下,牙周炎的发生频率会增加,牙齿也容易出现出血现象。在风大的天气(尤其是北风),牙周炎的发作几率同样较高。
此外,龋齿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冬季和早春时,龋齿的发病率较高,而夏季则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在冬季和早春,阳光照射和紫外线辐射明显减少,导致人体血液中的维生素D和磷含量降低,从而更容易出现龋齿。
缓解牙痛有许多民间偏方。例如,可以将一片青椒含在龋齿上,有助于减轻疼痛;用盐水或酒漱口也能缓解牙痛。不过,若遇到顽固的牙痛,最好还是服用止痛药。然而,止痛并不代表预防,更不等同于治疗。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冬天时要留意天气变化,防止感冒,尽量减少牙齿受到冷刺激的机会。当牙病严重且难以缓解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