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李纯时期的宰相兼大诗人武元衡、宰相兼良医李江、马齿苋都有一个小故事。
据说安史之乱后,当地的藩镇被分割,拒绝缴纳税款。宪宗即位时,西川节使魏皋病逝,以刘辟为首的将军趁机叛乱。考虑到西川是国家军事重地,宪宗决定派宰相武元衡为西川节使,平息叛乱。
出乎意料的是,武元衡上任后不久,炎热的夏天,但他的胫骨上出现了一种溃疡,反复出现瘙痒、发烧、肌肉腐烂、脓血淋漓,折磨了他痛苦、疲惫、恍惚、食欲不振。最后,他无法胜任镇抚西川的重大任务。宪宗别无选择,只能把他调回京都长安,命太医石黄等著名医生,但他已经很久没有治愈了。
有一天,武元衡正闷闷不乐地坐着,一位新来的小官问:“你这么沮丧,难道不是因为生病了吗?武元衡便说了病情。小官一听,立刻说:“下官倒有一方,专治多年恶疮,即使顽恶溃疡,也只能治好几次,你不妨试一试。为什么方药?快快道来。“方也简单,采些鲜马齿苋,捣碎敷在疮口,每天换药。马齿苋遍地生长,可食用,还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武元衡很高兴,如法用了几次,真的逐渐痊愈了。因此,他非常感激小吏,也多次提到马齿苋。
后来,对齐黄素进行了研究。同样是首相的李江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它放进了他的医学专业《兵部手集方》中,并传播下来。后来,在明代,医学家李世珍将马齿苋“清热解毒、攻血消肿”的功效写入《本草纲目》。
事实上,马齿苋是夏季非常容易得到的肉质草本植物,具有优良的药食作用。其性味酸寒,突出的作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治疗热毒疮外,对湿热泻痢、崩漏、便血、热血淋淋等疾病的治疗也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