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变形导致椎间隙或椎孔的变形和狭窄,从而刺激和压迫颈部脊髓及神经根,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些症状错综复杂,单靠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确诊,且临床表现明显的病例也很少。中医在诊断颈椎病时,遵循四诊八纲的原则,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进行观察,结合患者的具体证候进行确诊,准确分类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从中医临床实践来看,颈椎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主要症状与颈部疼痛无关,包括颈部僵硬、疼痛不定、四肢麻木、头重眼花、视力模糊以及持物无力等。具有这些主要症状的人,常见脉象为弦紧,舌质淡薄或滑,舌色暗红且舌苔较厚;通常,体型肥胖的人更易出现气滞血瘀型颈椎病。而脉象弦细、舌质红、唾液少,且性生活不规律及年长者则多为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此外,若患者出现脉弱、舌淡苔少、面色苍白,则可能为血气亏损型颈椎病。通过中医的四诊八纲,结合详细的检查,准确诊断颈椎病并不困难。
中医诊断颈椎病的方法
由于颈椎病的表现主要集中在颈部,因此其诊断应以颈部为主,同时也需考虑整个脊柱和肩膀的状况。观察时主要关注颈部中间、左右对称性、凹凸情况、肿块、淤血和僵硬等特征。此外,还需要检查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是否正常,肩膀是否平衡和对称,以及是否存在运动受限等现象。同时,还应注意面色、舌头的状态、走路的姿势和抓握物体的情况等。
我听说脖子在旋转时会发出腱和关节的声音。
主要向患者询问疼痛的性质、疼痛逃避的部位、麻木感、受伤情况、扭伤情况、发病时间以及其他自觉症状等。
切:通过切脉进行诊断,辨别脉象的性质,分析八纲分类,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确诊,准确分型,并根据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诊断:
1、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可能会反复感到眩晕,有时一天内发作数十次,甚至在卧床时也会感到视物旋转,伴随恶心、呕吐、身体虚弱,行走不稳,心悸、气短、烦躁、喉干口苦、睡眠不佳等症状。舌头呈红色,舌苔白或略微发黄且干燥,舌面有苔剥落,舌下静脉肿胀。脉象沉细且数或弦数。治疗时应益气养阴,安神定志,调和血气。
2、寒湿阻络型:表现为头痛或后枕部不适,颈部僵硬,转动困难,一侧或双侧肩膀及手指出现疼痛和麻木,头痛可能与上背部疼痛相伴,皮肤凉湿,对寒冷和湿气敏感。颈椎旁的软组织可能出现肿胀和结节。舌色淡红,苔薄白,脉象细而弦。治疗应侧重于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3、脾肾阳虚夹瘀型表现为四肢有不完全瘫痪(可为硬性或软性),伴随大小便失禁,感觉寒冷和温暖,饮食状况正常或差。舌头呈红色,苔色为白或微白,脉象细而弦,或略显微弱。治疗方向为补肾益脾,温阳通经,增强筋骨。
4、血气两虚伴瘀滞型:表现为头晕、眩晕、视力模糊、身体乏力、食欲不振、颈部和肩部疼痛。舌质红润且肥大,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湿润。脉象沉细无力。治疗应以益气养血、清醒头脑、宁神安神、活血通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