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健在大寒?即将迎来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保持温暖是养生的重点。然而,许多人陷入保暖的误区,例如经常戴口罩、用热水洗脸或蒙头睡觉等等。所以,在大寒时应该注意哪些保暖问题呢?以下是需警惕的9个保暖误区。
误区1: 带着口罩可以抵挡寒冷的侵袭
事实上,口罩不仅无法提供良好的保暖效果,还可能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力。这是因为人体的鼻腔粘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发达的海绵状血管网络,血液循环非常活跃,能够自然地加热吸入的冷空气。此外,人的鼻腔具有复杂曲折的结构,使鼻腔粘膜面积更大,进一步增强了加热作用。
因此,当人们呼吸寒冷空气时,它会通过鼻腔管道进入肺部,并因为加热作用接近人体温度。然而,当人戴上口罩后,呼出的空气在口罩上变冷变湿,导致脸部感到寒冷。同时,潮湿环境也不利于口鼻健康,并且存在相对不卫生的问题。
另外,为了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应该通过逐步的锻炼来实现。如果整天佩戴口罩,鼻腔和整个呼吸道因为没有接触到冷空气,无法得到锻炼,免疫力会逐渐下降,反而更容易患上感冒。
如果女性的抵抗力较差,外出防寒保暖的措施可以包括戴上围巾和手套,穿暖和的鞋子和厚鞋垫。相较于戴口罩,这些方法更加健康和实用。
误区2: 越多衣服越好
衣服并不会发生热量,它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外界冷空气和身体散发的热空气,保持人体的热量。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穿得太多会抑制体温调节功能的适应性,减弱身体的保暖能力。因此,在冬天穿衣只需选择适当的厚度即可。
误区3:关上门窗可以减少感冒
冬天如果整天关上门窗,室内温度可能会很高,这让有些人觉得不容易感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专家的介绍,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5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仅通过呼吸道就会排出149种以上。空气中存在许多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尘。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容易感冒和咳嗽。因此,我们应该经常打开窗户,保持空气的新鲜。
误区4:蒙着头睡觉很暖和
部分人习惯睡觉时将头部覆盖在被子里,感觉暂时非常温暖。然而,被子里的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不断积聚,这样睡觉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误区5:用热水洗脸更温暖
有些人认为用热水洗脸更能给予皮肤温暖感,但事实上用热水洗脸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热水会使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水分流失,导致皮肤变得干燥。另外,热水还会扩张血管,使得皮肤红肿。因此,使用温水来洗脸才是更温和而正确的做法。温水能够保持皮肤的水分和油脂平衡,同时也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
女性通常不喜欢寒冷,习惯在冬天用热水洗脸,但他们一定学过热膨胀和收缩的原理。人体的皮肤也遵循这个原理。在冬天,因为寒冷的空气刺激,我们的汗腺和毛细血管都会收缩。当接触到热水时,它们会迅速扩张,但随着热量的扩散,它们会恢复原状。
脸部皮肤就像毛细血管,容易变得紧绷干燥,产生可怕的皱纹。因此,正确的方法是用冷热水交替洗脸,可以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起到按摩的效果。
误区6: 频繁饮酒可以抵抗寒冷
寒冷的数九天里,就算平时不喜欢喝酒的女性也喜欢与家人团聚,与朋友聚会时喝上几杯。感受到窗外飘落的雪,房间内每个人都感到温暖。喝酒后的确会感到全身发热,这是酒精对身体产生的结果。
然而,饮酒后,大部分的热量会散发出来,导致身体出现鸡皮肿胀的现象,从而引起饮酒后的寒冷感。此外,立即外出的话,容易感冒。
误区7:进门后立即使用烤暖气或生火取暖
当我们从寒冷的室外回到室内时,我们的手脚通常会感到冰凉。很多人习惯立即将手脚靠近暖气或火炉取暖,但事实上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冻伤。原因在于,当手脚长时间受凉后,我们的血管会收缩,导致血流量减少。
如果此时迅速靠近热源加热身体,会导致血管失去收缩能力,并可能导致动脉堵塞、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局部会发生淤血,更容易出现冻疮。正确的做法是轻轻揉搓冷手和脚,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误区8:皮肤干燥时容易产生瘙痒感,引发强烈的抓挠行为
在冬天,由于干燥多风的天气,皮肤的水分很容易流失,导致皮肤变得干燥。这种干燥的皮肤常常会出现皮屑和瘙痒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习惯用手抓挠来缓解皮肤的瘙痒感,但这样做会进一步刺激皮肤,使其更加干燥,并且还会导致脱屑情况加剧,甚至引发皮肤感染。
应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增加饮水量,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食用酸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少喝酒。还要勤洗澡,可以在洗澡时使用具有滋润效果的沐浴液,并在洗澡后在皮肤未完全干燥时涂抹一些保湿乳液。
误区9:只要穿厚靴子就能保暖脚部,穿薄衣服也没问题
有一句俗语说“冷战当冷战”,所以一些注重美貌的女性在寒冷的天气穿裙子,再搭配高靴就够了。然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当我们的身体感受到寒冷时,我们会首先感到心脏仿佛被冻结成了一小团,接着才会感到身体局部的冷感。因此,在寒冷的天气中,保护心脏十分重要。
此外,女性在冬天更容易患上受凉性胃痛和腹痛,尤其是在月经期间,保持身体温暖非常重要。因此,仅仅保持脚部温暖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