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饮食需注意三大误区
人们在选择素食时,常常会遇到三个误区:
误区一:主食摄入过量
既然不能吃肉,那就多吃米饭和面食,不能让自己饿着。但是,现代主粮的加工非常细致,里面有很多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摄入过量,身体会转化成甘油三酯并储存起来。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高血脂。杨伯就是一个主食摄入过多的典型案例。

误区二:选择错误
爱美的王女士成了反面教材。她为了保持身材,几乎不吃主食,也很少吃肉类,但她的血脂依然年复一年地偏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作为广东人,王女士非常喜欢吃瓜子、板栗、花生和核桃等坚果,甜品以及奶昔等饮料更是她的心头好。坚果的脂肪含量较高,而甜食又含有丰富糖分,这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脂肪摄入过量。此外,对于喜欢用油炒菜的素食者,比如常吃煎炸豆腐和炒河粉的人,也需对此问题保持警惕。
误区三:营养不良
素食者往往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因为维生素B1、B2和B6等主要存在于奶、蛋、肉和鱼中。这些维生素在调节糖和脂肪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帮助将其转化为热量以供消耗。因此,如果素食者体内缺少B族维生素,糖和脂肪的代谢出现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专家支招
降血脂的时候也可以摄入肉类。
医生表示:“我们不建议高血脂患者完全素食,而是提倡‘三多三少三平衡’的原则,少吃肉类,多吃蔬菜才是比较合理的饮食结构。”

三多指的是多吃蔬菜水果、多摄入粗粮和多选择豆类。
每餐应确保摄入超过500克的蔬菜,每天食用两份水果(每份约200克)。花生、瓜子等坚果的脂肪含量较高,建议适量食用,每周两到三次,每次约一小把。燕麦、小米、玉米和高粱等粗粮有助于降低血脂,建议每日用至少80克的粗粮替代精米和细面。黄豆及其制品可以替代部分肉类,而绿豆、红豆、扁豆等杂豆则可作为粗粮,替代部分精细粮食。
三少:即减少食用油的使用,少吃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及减少甜食和饮料的摄入。
应避免摄入动物油和人造油,可以选择各种植物油,每天控制在25克以内(相当于每餐一勺)。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动物内脏、鱼子、虾、蟹黄等胆固醇含量较高,而肥肉、五花肉、排骨、鸡皮和鸭皮等脂肪含量也很高,最好不吃。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其内的卵磷脂有助于胆固醇的代谢,所以每周吃3个鸡蛋是合适的。还应尽量避免摄入甜食、饮料和零食等。
三大平衡:即饮食均衡、身体协调和饮食与运动的平衡。
如果仅靠饮食控制三个月没有显著效果,或者血脂水平轻度升高,此时单纯依靠饮食治疗可能不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增加调脂药物的使用,以免耽误病情。
普通人每日的饮食应包括:水1200毫升,谷物250至400克,蔬菜300至500克,水果200至400克,畜禽肉类50至75克,鱼虾类50至100克,蛋类25至50克,鲜奶300克或等量的奶制品,大豆30至50克或等量的大豆制品,烹饪油25至30克,以及盐6克。而高血脂患者则需适量减少肉类和烹饪油的摄入,谷物应有一半为粗粮,奶制品选择低脂类型,多用鱼虾类替代畜禽肉。每日饮水量应增加至1500毫升或更多。如果患者体重偏重,建议根据营养师的指导进行更严格的饮食控制。此外,医生建议高血脂患者每日至少进行半小时的运动(或步行6000步),若体重超出标准,应增加运动时间至45分钟或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