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脚后跟的疼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脚刚接触地面的第一步或第二步时疼痛最为明显。随着行走几步,疼痛会有所减轻,但随着活动的增加,疼痛会逐渐加重,呈现出重-轻-重的特点。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男性稍多于女性,尤其是肥胖者、运动员以及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中医认为,脚后跟疼痛通常是由于肝肾阴虚、肌肉营养不足,以及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导致的慢性劳损,造成肌肉不通和血气阻滞,从而引发疼痛。治疗方法应侧重于滋养肝肾、活血化淤、驱散寒气止痛,以及温通经络。
《本草正》记载,艾叶能够通畅十二经脉,尤其是对肝、脾、肾等脏腑有显著疗效。它具有温热、消除寒湿、促进血气流通和缓解气滞的功能。通过艾灸所产生的热量和药效能够从针孔传导进入体内,起到温通经络、补充阳气、散寒止痛的作用。在临床上,艾灸常用于治疗脚后跟疼痛,常见方法包括姜灸、麦粒灸和针灸等。
艾灸疗法操作简单,舒适无痛,见效快,疗效显著,且经济实惠,可以在家自行进行。点燃艾条,对准要治疗的疼痛部位,像鸟儿啄食一样进行局部灸疗,可以给予强烈的温热刺激。同时也可以上下或左右均匀移动,反复旋转灸。每次灸疗大约持续15分钟,局部肌肤会出现红晕。在灸的过程中应注意均匀施灸,避免乱灸或过度灸疗。对于反应迟钝或局部感觉减退的人,要特别关注皮肤的颜色和温度,避免施灸过多,确保不会烫伤。